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基于电子平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缘起 | 第19-28页 |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的困惑 | 第19-22页 |
(一) 评价指标量化困难 | 第19-20页 |
(二) 难以体现学生的整体发展 | 第20页 |
(三) 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受到质疑 | 第20-21页 |
(四) 学生成长记录袋使用存在问题 | 第21页 |
(五) 评价结果运用于升学困难重重 | 第21-22页 |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的研发实践 | 第22-28页 |
(一) 基于电子平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研发现状 | 第22-25页 |
(二) 基于电子平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特点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基于电子平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性分析 | 第28-41页 |
一、基于电子平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托的理论 | 第28-38页 |
(一) 学生发展相关理论 | 第28-35页 |
(二) 系统设计指导理论 | 第35-38页 |
二、基于电子平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实基础 | 第38-41页 |
(一) 国外学生评价新理念的实践 | 第38页 |
(二) 我国政策保障 | 第38-39页 |
(三)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 第39-40页 |
(四) 档案袋评价的应用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基于电子平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 | 第41-65页 |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理念 | 第41页 |
(一) 适于多元主体评价 | 第41页 |
(二) 评价过程简便易操作 | 第41页 |
(三) 评价结果更趋科学 | 第41页 |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过程 | 第41-65页 |
(一)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第41-48页 |
(二) 系统三层模型结构分析 | 第48-50页 |
(三) 系统技术支持分析 | 第50-63页 |
(四) 系统实现的功能分析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有效开展基于电子平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 | 第65-70页 |
一、建立与完善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制度 | 第65-66页 |
(一) 监督保障制度 | 第65-66页 |
(二) 系统使用维护制度 | 第66页 |
二、做好参与评价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 | 第66-67页 |
(一) 系统管理员培训 | 第66-67页 |
(二) 教师及组织评价人员培训 | 第67页 |
(三) 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 | 第67页 |
三、保证经费并不断完善评价系统 | 第67-69页 |
(一) 确保经费到位以维持系统运行 | 第67-68页 |
(二) 不断改进评价系统 | 第68-69页 |
四、强化评价反馈发展功能的实现 | 第69-70页 |
(一) 建立评价结果的定期报告制度 | 第69页 |
(二) 定期开展学生评价交流活动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