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引言 | 第9页 |
| ·茶叶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 | 第9-12页 |
| ·茶叶的主要种类 | 第9-10页 |
| ·六大茶类的特征 | 第10-12页 |
| ·茶叶加工的主要工序 | 第12-15页 |
| ·绿茶加工主要工序 | 第12-14页 |
| ·红茶加工主要工序 | 第14页 |
| ·乌龙茶(青茶)加工主要工序 | 第14页 |
| ·黑茶加工主要工序 | 第14-15页 |
| ·国内外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第15-16页 |
| ·国外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第15页 |
| ·国内茶叶加工技术的现状 | 第15-16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揉捻加工分析及自动控制总体方案研究 | 第18-35页 |
| ·茶叶揉捻加工基本原理 | 第18-25页 |
| ·揉捻与叶子的物理性能 | 第18-19页 |
| ·揉捻叶成条过程 | 第19-20页 |
| ·揉捻技术要求与分析 | 第20-22页 |
| ·揉捻的技术措施 | 第22-24页 |
| ·揉捻工段质量审评 | 第24页 |
| ·揉捻技术与形质变化 | 第24-25页 |
| ·茶叶揉捻设备 | 第25-29页 |
| ·茶叶揉捻机的分类 | 第25-26页 |
| ·盘式茶叶揉捻机简介 | 第26-27页 |
| ·6CR-55、40型盘式茶叶揉捻机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构示意图 | 第27-29页 |
| ·揉捻机自动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 第29-35页 |
| ·茶叶揉捻加工工艺 | 第29-30页 |
| ·揉捻机自动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30-35页 |
| 第三章 茶叶揉捻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 | 第35-52页 |
| ·茶叶揉捻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概况 | 第35-36页 |
| ·上位机 | 第36-37页 |
| ·下位机 | 第37-40页 |
| ·CPU选型 | 第37-38页 |
| ·I/O地址分配 | 第38-39页 |
| ·PLC总接线图 | 第39-40页 |
| ·调速系统 | 第40-42页 |
| ·变频器概述 | 第40-41页 |
| ·变频器控制电路连接 | 第41-42页 |
| ·压力控制系统 | 第42-49页 |
| ·步进电机的选型 | 第42-45页 |
|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选型 | 第45-46页 |
| ·PLC对步进电机的控制 | 第46页 |
| ·压力传感器的选型 | 第46-49页 |
| ·上下叶控制系统 | 第49-52页 |
| ·上叶系统 | 第49页 |
| ·下叶系统 | 第49-52页 |
| 第四章 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52-72页 |
|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2-63页 |
| ·上位机软件开发工具Delphi简介 | 第52-53页 |
| ·上位机软件功能设计 | 第53-55页 |
| ·人机界面的总体设计 | 第55-56页 |
| ·系统软件的安全性设计 | 第56-57页 |
| ·软件串口通信程序 | 第57-59页 |
| ·软件异常处理设计 | 第59-61页 |
| ·软件数据库的设计 | 第61-63页 |
|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63-68页 |
| ·软件开发的环境 | 第63-64页 |
| ·PLC通讯端口设定 | 第64页 |
| ·寄存器地址分配 | 第64-66页 |
| ·PLC程序的设计 | 第66-68页 |
| ·通讯协议的制定 | 第68-72页 |
| ·Modbus通信协议 | 第68-70页 |
| ·Modbus RTU通信协议的实现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72-77页 |
| ·关于数据的几点说明 | 第74-75页 |
| ·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 第六章 展望 | 第77-78页 |
| ·对试验的展望 | 第77页 |
| ·试验条件 | 第77页 |
| ·工艺参数 | 第77页 |
| ·对改善茶叶加工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的展望 | 第77-78页 |
| ·茶叶揉捻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压力控制 | 第77页 |
| ·其它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