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桥梁结构时频域损伤诊断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发展震后桥梁损伤诊断的现实意义 | 第11页 |
| ·震后桥梁损伤诊断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特征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HHT和SVM基本理论 | 第19-34页 |
| ·Hilbert-Huang变换理论概述 | 第19-25页 |
| ·Hilbert变换与解析信号 | 第19-21页 |
| ·经验模态分解方法 | 第21-24页 |
| ·HHT算法流程图 | 第24-25页 |
| ·SVM理论 | 第25-33页 |
| ·SVM基本思想 | 第25-29页 |
| ·支持向量机分类问题 | 第29-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时频域损伤诊断方法研究 | 第34-43页 |
| ·概述 | 第34页 |
| ·损伤预警特点 | 第34页 |
| ·地震波激励特点 | 第34页 |
| ·损伤预警特点 | 第34页 |
| ·时域损伤预警指标研究 | 第34-37页 |
| ·频域损伤预警指标研究 | 第37-40页 |
| ·损伤位置识别特点 | 第40页 |
| ·损伤位置识别研究 | 第40-41页 |
| ·研究思路 | 第40-41页 |
| ·指标构建 | 第41页 |
| ·损伤指标抗噪性能研究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时频域损伤诊断方法验证 | 第43-57页 |
| ·模型及地震波 | 第43-44页 |
| ·时域法损伤预警 | 第44-46页 |
| ·样本库构建 | 第44-45页 |
| ·损伤预警结果分析 | 第45页 |
| ·指标抗噪性能分析 | 第45-46页 |
| ·频域法损伤预警 | 第46-47页 |
| ·样本库构建 | 第46页 |
| ·损伤预警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 ·指标抗噪性能分析 | 第47页 |
| ·损伤区域定位 | 第47-51页 |
| ·区域划分 | 第47-48页 |
| ·样本库构建 | 第48-49页 |
| ·损伤区域定位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 ·指标抗噪性能分析 | 第51页 |
| ·损伤子区域定位 | 第51-56页 |
| ·区域划分 | 第51-52页 |
| ·样本库构建 | 第52-54页 |
| ·损伤子区域定位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 ·指标抗噪性能分析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大跨度斜拉桥损伤诊断应用 | 第57-70页 |
| ·工程背景 | 第57页 |
| ·易损性分析 | 第57页 |
| ·有限元模型及地震波 | 第57-59页 |
| ·损伤预警 | 第59-62页 |
| ·样本库构建 | 第59-60页 |
| ·损伤预警结果 | 第60-61页 |
| ·噪声对损伤预警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损伤区域定位 | 第62-65页 |
| ·样本库构建 | 第62-63页 |
| ·损伤区域定位结果 | 第63-65页 |
| ·噪声对损伤区域定位的影响 | 第65页 |
| ·损伤子区域定位 | 第65-69页 |
| ·样本库构建 | 第65-67页 |
| ·损伤子区域定位结果 | 第67-69页 |
| ·噪声对损伤子区域定位的影响 | 第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70页 |
|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