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8-19页 |
·高中物理新课程目标 | 第8-9页 |
·知识与技能 | 第8-9页 |
·过程与方法 | 第9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9页 |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 第9-12页 |
·新教材为教师、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案例 | 第10-11页 |
·新教材发挥教科书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作用 | 第11页 |
·新教材以知识为线索呈现内容,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 | 第11-12页 |
·高考物理新要求 | 第12-13页 |
·教学案例分析 | 第13-15页 |
·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 第15-17页 |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15-16页 |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16-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2.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与物理教学的正确认识 | 第19-27页 |
·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 | 第19页 |
·数学思想方法是物理学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 第19-20页 |
·促进了物理学的迅速发展 | 第19-20页 |
·简化和加速了思维的进程 | 第20页 |
·有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 | 第20页 |
·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推动了科技的巨大进步 | 第20页 |
·数学与物理的区别 | 第20-22页 |
·物理抽象与数学抽象不同 | 第20-21页 |
·正负号的理解 | 第21页 |
·等量关系 | 第21页 |
·比值公式 | 第21-22页 |
·结果的合理性 | 第22页 |
·规律成立的条件 | 第22页 |
·“0”的特殊意义 | 第22页 |
·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思想 | 第22-27页 |
·函数与方程思想 | 第23页 |
·数形结合思想 | 第23-24页 |
·分类讨论思想 | 第24-25页 |
·化归与转化思想 | 第25-27页 |
3. 新课程标准下新教材与近三年上海高考物理试题有关内容分析 | 第27-48页 |
·新课程标准下新教材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分析 | 第27-40页 |
·力学部分 | 第27-36页 |
·电磁学部分 | 第36-38页 |
·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 | 第38-40页 |
·新课程标准下高考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分析 | 第40-48页 |
4.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 第48-64页 |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 | 第48-50页 |
·数学思想方法 | 第50页 |
·构建数学模型 | 第50页 |
·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 第50-52页 |
·物理问题向物理模型的转化 | 第51页 |
·物理模型向数学模型的转化 | 第51-52页 |
·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几个方面 | 第52-56页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符号、图像)来表述的能力 | 第52页 |
·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建立物理公式的能力 | 第52页 |
·培养学生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的能力 | 第52-56页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论证和推理的能力 | 第56页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 第56页 |
·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原则 | 第56-64页 |
·渗透性原则 | 第57页 |
·反复性原则 | 第57-58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58页 |
·明确性原则 | 第58-63页 |
·渐近性原则 | 第63-64页 |
5. 总结与期望 | 第64-66页 |
·总结 | 第64页 |
·现状与期望 | 第64-66页 |
·大学数学物理方法的开设情况 | 第64页 |
·中学数学物理方法课程开设现状 | 第64-66页 |
·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 第64-65页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65-66页 |
·中学数学物理方法课程开设期望 | 第66页 |
拓展课教学案例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