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1 引言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3 研究文献评价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3 本文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 | 第19-27页 |
2.1 经济技术开发区概述 | 第19-20页 |
2.1.1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定义 | 第19页 |
2.1.2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体制 | 第19-20页 |
2.1.3 关于开发区的绩效评估体系 | 第20页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0-27页 |
2.2.1 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2.2 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2.2.3 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特殊性 | 第25-27页 |
3 A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7-38页 |
3.1 河北省开发区发展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3.2 A开发区简介 | 第28-34页 |
3.2.1 A开发区基本情况 | 第28-31页 |
3.2.2 A开发区近年考核情况 | 第31-32页 |
3.2.3 A开发区发展思路和措施 | 第32-34页 |
3.3 A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 第34-36页 |
3.3.1 建立“人才强区”战略 | 第34页 |
3.3.2 做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 第34-35页 |
3.3.3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 第35页 |
3.3.4 A开发区管委会情况 | 第35-36页 |
3.4 A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3.4.1 高层次人才和高科技人才明显不足 | 第36页 |
3.4.2 人才引进力度与配套服务建设不够 | 第36页 |
3.4.3 人员综合素质和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 第36-37页 |
3.4.4 人才管理水平和考核机制需要提高 | 第37-38页 |
4 国内发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及启示 | 第38-44页 |
4.1 “长三角”人力资源开发经验 | 第38-39页 |
4.1.1 一体化进程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 第38-39页 |
4.1.2 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社保制度相对完善 | 第39页 |
4.1.3 形成产业集群组合,区域内环境协调发展 | 第39页 |
4.2 “珠三角”人力资源开发经验 | 第39-42页 |
4.2.1 优化人才引进策略 | 第41页 |
4.2.2 制定人才激励政策 | 第41页 |
4.2.3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 第41-42页 |
4.3 京津两地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经验 | 第42-43页 |
4.3.1 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力 | 第42页 |
4.3.2 区域内部的协调合作 | 第42页 |
4.3.3 人才服务的有力保障 | 第42-43页 |
4.4 对A开发区的启示 | 第43-44页 |
4.4.1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服务保障体系 | 第43页 |
4.4.2 创新人才配置机制,优化招聘引进机制 | 第43页 |
4.4.3 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整合人才结构优势 | 第43-44页 |
5 完善A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 第44-48页 |
5.1 A开发区整体人力资源战略选择 | 第44页 |
5.2 积极响应政府宏观政策,全面提升开发区环境基础 | 第44-45页 |
5.2.1 响应“四项改革”宏观政策 | 第44-45页 |
5.2.2 全面提升A开发区环境基础 | 第45页 |
5.3 搭建新型人才引进平台,加强资金支持扶持力度 | 第45-46页 |
5.3.1 建立新型人才引进平台 | 第45-46页 |
5.3.2 加强资金支持扶持力度 | 第46页 |
5.4 以项目入手提高开发区影响力,注重人才工作考评 | 第46-47页 |
5.4.1 以项目提高影响力 | 第46页 |
5.4.2 注重人才工作考评 | 第46-47页 |
5.5 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与多行业的关联配合 | 第47-48页 |
5.5.1 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 第47页 |
5.5.2 加强与多行业的关联配合 | 第47-48页 |
6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