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文献简评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全面预算管理的涵义及框架 | 第17-18页 |
2.1.2 企业战略的概念及特征 | 第18-19页 |
2.1.3 平衡计分卡概述 | 第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资源约束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A钢铁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1-35页 |
3.1 A钢铁公司概况 | 第21-23页 |
3.1.1 A钢铁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21页 |
3.1.2 A钢铁公司的战略目标 | 第21-22页 |
3.1.3 A钢铁公司的组织架构 | 第22-23页 |
3.2 A钢铁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现状 | 第23-27页 |
3.2.1 A钢铁公司现有预算的编制 | 第23-24页 |
3.2.2 A钢铁公司现有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 第24-26页 |
3.2.3 A钢铁公司现有预算的考评 | 第26-27页 |
3.3 A钢铁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7-35页 |
3.3.1 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之间缺少衔接工具 | 第27-28页 |
3.3.2 预算执行力度不够,相关机构不健全 | 第28-29页 |
3.3.3 预算编制办法存在问题,指标设定有缺陷 | 第29-30页 |
3.3.4 缺乏完整的预算监控和考评体系 | 第30-32页 |
3.3.5 员工全面预算管理观念薄弱,缺乏预算专业人才 | 第32-35页 |
第4章 基于战略导向的A钢铁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 第35-47页 |
4.1 优化设计的原则及目标 | 第35-36页 |
4.1.1 优化的原则 | 第35页 |
4.1.2 优化的目标 | 第35-36页 |
4.2 全面预算管理中引入平衡计分卡模式 | 第36-43页 |
4.2.1 A钢铁公司经营目标制定 | 第36页 |
4.2.2 A钢铁公司预算目标的确定 | 第36-37页 |
4.2.3 通过战略导向将战略目标具体化 | 第37-41页 |
4.2.4 利用平衡计分卡设置具体预算目标值 | 第41-42页 |
4.2.5 引入平衡计分卡后与A钢铁公司之前预算模式的比较 | 第42-43页 |
4.3 A钢铁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优化策略 | 第43-46页 |
4.3.1 针对A钢铁公司全面预算编制体系的优化 | 第43-44页 |
4.3.2 针对A钢铁公司全面预算执行与监控体系的优化 | 第44-45页 |
4.3.3 针对A钢铁公司全面预算考评体系的优化 | 第45-46页 |
4.4 A钢铁公司实施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 第46-47页 |
4.4.1 有利于A钢铁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 | 第46页 |
4.4.2 有利于A钢铁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 第46页 |
4.4.3 有利于A钢铁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 第46-47页 |
第5章 基于战略导向的A钢铁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 第47-50页 |
5.1 引进专业人才,推动全员参与 | 第47-48页 |
5.2 建立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 | 第48-49页 |
5.3 重视战略的作用,实现战略与全面预算的结合 | 第49页 |
5.4 增强预算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 第49-50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0-5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6.2 展望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