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乳体系因素对热诱导蛋白聚合物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0页 |
1.1 热处理对牛乳蛋白的影响 | 第9-11页 |
1.1.1 热处理对酪蛋白的影响 | 第9-10页 |
1.1.2 热处理对乳清蛋白的影响 | 第10-11页 |
1.2 压力对牛乳蛋白的影响 | 第11-12页 |
1.3 体系因素对牛乳蛋白的影响 | 第12-15页 |
1.3.1 pH对牛乳蛋白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2 钙离子对牛乳蛋白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3 磷酸盐对牛乳蛋白的影响 | 第14-15页 |
1.4 热诱导蛋白质聚合物 | 第15-18页 |
1.4.1 蛋白质聚合物的组成 | 第16页 |
1.4.2 蛋白质聚合物的结合方式 | 第16页 |
1.4.3 蛋白质聚合物的形成途径 | 第16-17页 |
1.4.4 蛋白质聚合物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8-20页 |
1.5.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0-21页 |
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1-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2.3.1 样品前处理 | 第22页 |
2.3.2 聚合物的分离 | 第22页 |
2.3.3 样品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分析 | 第22-23页 |
2.3.4 反相高效液相色潜法测定蛋白含量 | 第23-24页 |
2.3.5 粒径分布 | 第24页 |
2.3.6 稳定性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5-41页 |
3.1 可溶性热诱导聚合物的分离 | 第25-26页 |
3.1.1 分离方法的优化 | 第25页 |
3.1.2 可溶性热诱导聚合物的组成 | 第25-26页 |
3.2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聚合物组成的变化 | 第26-27页 |
3.2.1 色谱柱的选择 | 第26页 |
3.2.2 检测器及检测波长 | 第26-27页 |
3.2.3 色谱条件 | 第27页 |
3.3 pH对可溶性聚合物的影响 | 第27-32页 |
3.3.1 聚合物组成的变化 | 第27-30页 |
3.3.2 不同pH条件下粒径的变化 | 第30-31页 |
3.3.3 稳定性分析 | 第31-32页 |
3.4 钙离子对可溶性聚合物的影响 | 第32-36页 |
3.4.1 聚合物组成的变化 | 第32-34页 |
3.4.2 不同钙离子浓度下粒径的变化 | 第34-35页 |
3.4.3 稳定性分析 | 第35-36页 |
3.5 六偏磷酸钠对可溶性聚合物的影响 | 第36-41页 |
3.5.1 聚合物组成的变化 | 第36-38页 |
3.5.2 不同六偏磷酸钠条件下粒径的变化 | 第38-39页 |
3.5.3 稳定性分析 | 第39-41页 |
4 结论 | 第41-42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41页 |
4.2 论文创新点 | 第41页 |
4.3 论文不足之处 | 第41-42页 |
5 展望 | 第42-43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0-51页 |
8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