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8-9页 |
·选题的价值 | 第9-11页 |
·研究中所用的理论和方法 | 第11-12页 |
·语料来源 | 第12-13页 |
·各个章节的安排 | 第13页 |
·使用术语和符号的说明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致使义汉语兼语句、英语复合宾语句与致使范畴 | 第15-49页 |
·有关致使范畴的研究 | 第15-26页 |
·致使关系与因果关系 | 第15-16页 |
·语言学中致使范畴的研究取向 | 第16-19页 |
·对致使范畴内涵的研究 | 第19-20页 |
·致使范畴的语义成分分析 | 第20-22页 |
·致使范畴的次范畴 | 第22-23页 |
·汉英语中致使范畴的表达方式 | 第23-26页 |
·兼语句与致使义兼语句 | 第26-34页 |
·传统语言学中兼语句的研究 | 第26-30页 |
·致使范畴背景下的兼语句研究 | 第30-32页 |
·致使义兼语句的分类 | 第32-34页 |
·英语复合宾语句和致使义复合宾语句 | 第34-38页 |
·英语复合宾语句研究的回顾 | 第34-37页 |
·致使义的复合宾语句 | 第37-38页 |
·汉语致使义兼语句和英语复合宾语句 | 第38-48页 |
·汉语PCc 和英语OCc 研究的回顾 | 第38-41页 |
·汉语PCc 和英语 OCc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汉语PCc 和英语OCc 对比的语义框架 | 第42-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致使义兼语句和复合宾语句的认知基础 | 第49-62页 |
·基于图式的范畴化理论 | 第50-57页 |
·图式的形成 | 第50-51页 |
·图式的基本特征 | 第51-52页 |
·施力-动态图式 | 第52-57页 |
·基于原型的范畴化理论 | 第57-61页 |
·基于原型的范畴化理论概述 | 第57-58页 |
·汉语PCc 和英语OCc 语义要素的原型 | 第58-59页 |
·与致使要素有关的语义参数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致使义类的汉英对比研究(1):单纯致使义小类 | 第62-123页 |
·致使事件中各要素的语义角色 | 第62-63页 |
·致使义类中致使力的特点 | 第63-65页 |
·单纯致使义类 PCc 和 OCc 的对比研究 | 第65-79页 |
·单纯致使义类的范围 | 第65-66页 |
·使类句研究的回顾 | 第66-69页 |
·MAKE 类句研究的回顾 | 第69-70页 |
·单纯致使义PCc 和OCc 的鉴别 | 第70-72页 |
·单纯致使义PCc 和OCc 的结果事件类型 | 第72-79页 |
·单纯致使义PCc 和 OCc 语义要素和句法的对比分析 | 第79-118页 |
·致使者 | 第79-94页 |
·被使者 | 第94-103页 |
·被使者的变化 | 第103-118页 |
·单纯致使义类的时态 | 第118-121页 |
·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五章 致使义类的汉英语对比研究(2):使令义小类 | 第123-151页 |
·使令义句与单纯致使义句的区别 | 第123-124页 |
·使令义小类的鉴别 | 第124-125页 |
·使令义类的致使力 | 第125-126页 |
·使令义动词的语义分类 | 第126-128页 |
·各个小类的对比研究 | 第128-148页 |
·任命推举类 | 第128-131页 |
·催逼派遣类 | 第131-134页 |
·命令要求类 | 第134-147页 |
·告诉类 | 第147-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页 |
·余论 | 第148-151页 |
·英语中的使成类动词 | 第148-149页 |
·英语中的致使位移句 | 第149-150页 |
·英语中的保持类动词 | 第150-151页 |
第六章 帮助/允许/听任义类的汉英对比研究 | 第151-167页 |
·帮助义类 | 第151-158页 |
·致使者与被使者 | 第152-154页 |
·被使者的变化 | 第154-155页 |
·成事和补事的省略 | 第155页 |
·帮助义类的语义连续统 | 第155-157页 |
·主-次型与次-主型 | 第157-158页 |
·允许/听任义类 | 第158-165页 |
·允许/听任义类的语义特点 | 第158-159页 |
·允许/听任义类的语义参数 | 第159-162页 |
·允许/听任义类的句法分析 | 第162-165页 |
·小结 | 第165-167页 |
第七章 阻止义类的汉英对比研究 | 第167-180页 |
·阻止义类的意象图式 | 第167页 |
·阻止义类的分类 | 第167-172页 |
·方式笼统的阻止类 | 第168-169页 |
·言语阻止类 | 第169-170页 |
·阻止义类的语法特点 | 第170-172页 |
·小结 | 第172页 |
·余论 | 第172-180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180-186页 |
·从语义和语法特点上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 PCc 和 OCc | 第180页 |
·建立PCc 和OCc 与致使范畴的关系 | 第180-181页 |
·对比分析PCc 和 OCc 的三个语义次范畴 | 第181-185页 |
·致使义类 | 第181-183页 |
·帮助/允许/听任义 | 第183-184页 |
·阻止义类 | 第184-185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185-186页 |
参考文献 | 第186-199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及相关成果 | 第199-200页 |
中文摘要 | 第200-204页 |
Abstract | 第204-208页 |
后记 | 第208-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