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工业副产品加工与利用论文

玉米黄粉ACE抑制肽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0页
    1.1 玉米黄粉及玉米肽第13-14页
        1.1.1 玉米黄粉概况第13页
        1.1.2 玉米肽及其生理活性第13-14页
    1.2 ACE抑制肽及其制备方法第14-17页
        1.2.1 ACE抑制肽的结构与活性间的关系第14-15页
        1.2.2 ACE抑制肽的制备方法第15-16页
        1.2.3 辅助酶解法第16-17页
    1.3 ACE抑制肽的活性检测第17-18页
    1.4 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第18-20页
        1.4.1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4.2 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超声辅助中性蛋白酶酶解玉米黄粉工艺研究第20-34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材料与仪器第20-21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20-21页
        2.2.2 主要仪器第21页
    2.3 实验方法第21-25页
        2.3.1 玉米黄粉基本组成成分的测定第21页
        2.3.2 玉米黄粉的不同预处理第21-22页
        2.3.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第22页
        2.3.4 玉米黄粉酶解产物的制备第22-23页
        2.3.5 蛋白酶的筛选第23页
        2.3.6 水解度的测定(pH-State法)第23页
        2.3.7 ACE抑制率的测定第23-24页
        2.3.8 超声辅助酶解玉米黄粉工艺条件的确定第24页
        2.3.9 数据统计第24-2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5-33页
        2.4.1 玉米黄粉中各成分含量第25页
        2.4.2 不同预处理对玉米黄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25-26页
        2.4.3 蛋白酶种类对ACE抑制率的影响第26-27页
        2.4.4 超声辅助中性蛋白酶酶解试验结果第27-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超高压协同碱性蛋白酶制备玉米黄粉ACE抑制肽第34-47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材料与仪器第34-35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34页
        3.2.2 主要仪器第34-35页
    3.3 实验方法第35-36页
        3.3.1 蛋白酶活性的检测第35页
        3.3.2 玉米黄粉酶解产物的制备第35页
        3.3.3 ACE抑制率的测定第35页
        3.3.4单因素实验第35-36页
        3.3.5 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第36页
        3.3.6 数据分析第36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6-45页
        3.4.1 超高压对碱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第36-37页
        3.4.2 超高压对CGM酶解产物ACE抑制率的影响第37页
        3.4.3 超高压协同酶解的关键因素研究第37-42页
        3.4.4 响应面优化实验第42-45页
        3.4.5 超高压协同碱性蛋白酶制备玉米黄粉ACE抑制肽条件的确定和验证第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超高压对玉米黄粉酶解产物特性的影响第47-58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材料与仪器第47-48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47页
        4.2.2 主要仪器第47-48页
    4.3 实验方法第48-50页
        4.3.1 扫描电镜分析第48页
        4.3.2 酶解产物的纯化处理第48页
        4.3.3 SDS-PAGE电泳第48-49页
        4.3.4 酶解产物的分级分离第49页
        4.3.5 不同分子量多肽含量及ACE抑制率的测定第49-50页
        4.3.6 表面疏水性的测定第50页
        4.3.7 多肽的氨基酸测定第50页
        4.3.8 数据统计第50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0-57页
        4.4.1 扫描电镜分析第50-52页
        4.4.2 酶解产物的电泳分析第52页
        4.4.3 酶解产物各组分的含量对ACE抑制率的影响第52-54页
        4.4.4 表面疏水性分析第54-55页
        4.4.5 氨基酸分析第55-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结论第58页
    5.2 创新点第58-59页
    5.3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历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MxFe2-xO4/ppy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下一篇:C4烯烃选择性叠合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