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审计外包研究--以A公司工程项目审计外包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2.1 相关概念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专项审计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3 内部审计外包的研究 | 第15-19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9-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专项审计外包的基础理论 | 第23-2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1.1 专项审计的概念 | 第23页 |
2.1.2 专项审计外包的概念 | 第23-24页 |
2.2 专项审计外包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4-26页 |
2.2.1 专项审计外包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2.2.2 专项审计外包的可行性 | 第25-26页 |
2.3 专项审计外包的理论基础 | 第26页 |
2.3.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6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6页 |
2.3.3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26页 |
章末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专项审计外包运行框架构建 | 第28-41页 |
3.1 专项审计外包的基本原则 | 第28页 |
3.2 专项审计外包的运行目标 | 第28-29页 |
3.3 专项审计外包的形式选择 | 第29-30页 |
3.4 专项审计外包的风险识别 | 第30-31页 |
3.5 专项审计外包的实施过程 | 第31-37页 |
3.5.1 发包管理 | 第31-35页 |
3.5.2 业务管理 | 第35-36页 |
3.5.3 验收管理 | 第36-37页 |
3.5.4 报告管理 | 第37页 |
3.6 专项审计外包的效果评价 | 第37-39页 |
3.6.1 质量效益 | 第38页 |
3.6.2 经济效益 | 第38-39页 |
3.6.3 技术效益 | 第39页 |
章末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A公司工程项目审计外包案例分析 | 第41-56页 |
4.1 案例背景介绍 | 第41-44页 |
4.1.1 公司概况 | 第41页 |
4.1.2 专项审计外包中的审计内容 | 第41-43页 |
4.1.3 专项审计外包中的责任划分 | 第43-44页 |
4.2 专项审计外包实施过程 | 第44-49页 |
4.2.1 发包管理 | 第44-46页 |
4.2.2 业务管理 | 第46-48页 |
4.2.3 验收管理 | 第48-49页 |
4.2.4 报告管理 | 第49页 |
4.3 专项审计外包实施效果评价 | 第49-52页 |
4.3.1 质量效益 | 第49-50页 |
4.3.2 经济效益 | 第50-51页 |
4.3.3 技术效益 | 第51-52页 |
4.4 专项审计外包过程问题识别 | 第52-55页 |
4.4.1 A公司管理当局方面的问题 | 第52-53页 |
4.4.2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问题 | 第53-54页 |
4.4.3 其他方面的问题 | 第54-55页 |
4.5 案例结论 | 第55页 |
章末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专项审计外包推行策略 | 第56-61页 |
5.1 企业层面 | 第56-58页 |
5.1.1 构建专项审计外包决策系统 | 第56-57页 |
5.1.2 加强专项审计外包质量控制 | 第57页 |
5.1.3 降低专项审计外包潜在的风险 | 第57-58页 |
5.2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 第58-59页 |
5.2.1 加强外部审计人员与管理当局的沟通 | 第58页 |
5.2.2 提升审计人员责任意识 | 第58-59页 |
5.2.3 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 第59页 |
5.3 监管部门及相关组织层面 | 第59-60页 |
5.3.1 加快专项审计外包法规建设 | 第59-60页 |
5.3.2 建立完整的专项审计外包监督体系 | 第60页 |
章末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62页 |
6.3 未来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