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文学创作论论文--文学翻译论文

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指导下政治文化小说《首都》的翻译实践报告--以第二章为例

摘要第2页
Abstract第3-7页
第1章 翻译任务描述第7-10页
    1.1 选题意义第7页
    1.2 作者及作品简介第7-8页
    1.3 政治文化小说的概念及特点第8-10页
第2章 翻译理论基础第10-12页
    2.1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第10页
    2.2 目的论及其三大原则第10-12页
第3章 翻译实践过程第12-16页
    3.1 译前准备第12-13页
        3.1.1 翻译文本分析第12-13页
        3.1.2 翻译工具选择第13页
        3.1.3 翻译计划制定第13页
    3.2 翻译过程第13-14页
    3.3 译后事项第14-16页
        3.3.1 自我校对第14页
        3.3.2 他人校对第14页
        3.3.3 导师校对第14-16页
第4章 翻译案例分析第16-42页
    4.1 目的论指导下《首都》翻译中政治性色彩的体现第16-20页
        4.1.1 政治词汇的翻译第16-18页
        4.1.2 文牍语言的翻译第18-20页
    4.2 目的论指导下《首都》翻译中文化性色彩的体现第20-29页
        4.2.1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第20-24页
        4.2.2 外来词的翻译第24-29页
    4.3 目的论指导下《首都》翻译中文学性色彩的体现第29-42页
        4.3.1 修辞的翻译第29-34页
        4.3.2 人物描写的翻译第34-39页
        4.3.3 情景描写的翻译第39-42页
第5章 翻译实践总结第42-45页
    5.1 翻译实践的问题与不足第42-43页
        5.1.1 选错释义第42页
        5.1.2 “翻译腔”严重第42-43页
    5.2 翻译实践的经验与收获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1 原文第47-73页
附录2 译文第73-94页
致谢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接受美学视阈下儿童文学复译研究--以《格林童话》为例
下一篇:中韩温感词的语义扩张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