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理论论文--线路振动论文

高速铁路列车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案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4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目的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高铁列车振动理论和隔振原理第14-25页
    2.1 列车振动的产生与传播第14-17页
        2.1.1 振动的产生第14-15页
        2.1.2 振动的传播第15-17页
    2.2 动力方程的建立第17-19页
    2.3 振动的影响第19-22页
        2.3.1 振动对人的影响第19-21页
        2.3.2 精密仪器允许振动要求第21-22页
    2.4 高铁振动的隔振原理和措施第22-25页
        2.4.1 高铁振动的隔振原理第22-23页
        2.4.2 高铁振动的隔振措施第23-25页
第三章 高铁列车振动对周围环境的数值模拟第25-66页
    3.1 有限元法简介第25-26页
    3.2 工程概况第26-27页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分析第27-38页
        3.3.1 根据相关数据建立土层结构第27-29页
        3.3.2 建立二维几何模型第29-30页
        3.3.3 生成二维网格第30-31页
        3.3.4 映射生成三维网络第31页
        3.3.5 特征值分析第31-33页
        3.3.6 移动荷载分析第33-38页
        3.3.7 拾振点的选取第38页
    3.4 列车车速与地表土体振动响应的关系第38-64页
        3.4.1 水平振动响应分析第38-52页
        3.4.2 垂向振动响应分析第52-64页
        3.4.3 高铁列车通行对物理实验楼的振动影响第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高铁振动隔振措施分析第66-72页
    4.1 减振措施介绍第66-67页
    4.2 隔振沟的填充材料影响分析第67-68页
    4.3 隔振沟宽度影响分析第68页
    4.4 模型参数的选取第68-69页
    4.5 隔振效果的分析第69-71页
    4.6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5.1 结论第72页
    5.2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7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逆变回馈的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方案研究
下一篇:地铁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分析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