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一、引言 | 第9-23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 1.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 第9-10页 |
|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理念 | 第10-12页 |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6页 |
| 1.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 2.研究的意义 | 第13-16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 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7页 |
| 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20页 |
| 3.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2-23页 |
| 1.研究思路 | 第22页 |
| 2.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二、“先学后教”理念的理论概述 | 第23-30页 |
| (一)“先学后教”理念的内涵 | 第23页 |
| (二)“先学后教”理念的特征 | 第23-24页 |
| 1.重超前,讲科学 | 第23页 |
| 2.重自主,讲实效 | 第23页 |
| 3.重目标,有针对 | 第23-24页 |
| 4.重差异,讲不同 | 第24页 |
| 5.重全体,促发展 | 第24页 |
| (三)小学识字“先学后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 第24-28页 |
| (四)“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依据 | 第28-30页 |
| 1.内外因相互作用 | 第28-29页 |
| 2.认知学习理论 | 第29页 |
|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9-30页 |
| 三、“先学后教”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 第30-46页 |
| (一)识字“先学后教”的一般过程 | 第30-31页 |
| (二)识字“先学后教”理念的实施流程——以“三四五”教学模式为例 | 第31-33页 |
| 1.自学 | 第31-32页 |
| 2.检测 | 第32页 |
| 3.讨论更正 | 第32页 |
| 4.训练 | 第32-33页 |
| (三)识字“先学后教”的教学案例及分析 | 第33-43页 |
| (四)识字“先学后教”实践的反思 | 第43-46页 |
| 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效率低 | 第43-44页 |
| 2.识字教学中导学案编制存在问题 | 第44页 |
| 3.教师引导时机把握难度大 | 第44-45页 |
| 4.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滞后低效 | 第45页 |
| 5.学生分组讨论以及合作学习落实不到位 | 第45页 |
| 6.学生缺少对知识的反思 | 第45页 |
| 7.自学及讨论的氛围不足 | 第45-46页 |
| 四、识字“先学后教”的实施建议 | 第46-49页 |
| (一)防止教学理念的过度模式化 | 第46-47页 |
| (二)防止识字教学中“先学”的低效与“后教”的游离 | 第47页 |
| (三)防止“先学”与“后教”关系的断裂错位 | 第47-48页 |
| (四)防止学生思维发展的片面以及情意的缺失 | 第48页 |
| (五)防止对导学案的滥用和对教科书的弱化 | 第48-49页 |
| 五、总结与展望 | 第49-52页 |
| (一)基本结论 | 第49-50页 |
| (二)存在问题 | 第50页 |
| (三)前景展望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