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Web2.0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插图索引第9-10页
附表索引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论文研究的方法第15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5-17页
第2章 基本理论第17-31页
   ·非正式学习概述第17-20页
     ·非正式学习的定义及特征第17-18页
     ·非正式学习的形式和分类第18-19页
     ·非正式学习的价值第19-20页
   ·Web2.0环境概述第20-27页
     ·Web2.0概念及特征第20-22页
     ·Web2.0典型社会性软件第22-26页
     ·Web2.0对非正式学习的作用第26-27页
   ·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第27-29页
     ·终身学习理论第27-28页
     ·知识管理理论第28页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第28-29页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3章 Web2.0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调查分析第31-40页
   ·调查概述第31-32页
     ·调查对象的选取第31-32页
     ·问卷的设计及数据处理第32页
   ·调查结果分析第32-36页
     ·对Web2.0和非正式学习的了解程度第32-33页
     ·Web2.0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体验情况第33-34页
     ·学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第34-36页
   ·对调查结果的思考与讨论第36-39页
     ·Web2.0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Web2.0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策略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Web2.0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模式构建第40-48页
   ·模式构建的基础第40-43页
     ·学习者分析第40页
     ·支持要素分析第40-43页
   ·模式的构建思想第43-44页
     ·构建的目的第43页
     ·构建的原则第43-44页
   ·模式构建的关键环节第44-47页
     ·信息获取第45页
     ·整理加工第45-46页
     ·交流协作第46页
     ·共享表达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案例设计与分析第48-57页
   ·"教育技术热点追踪"案例第48-54页
     ·前期分析第48页
     ·学习过程第48-54页
   ·效果分析第54-55页
   ·反思总结第55-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3-64页
附录B Web2.0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调查问卷第64-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FID系统的数据传输与通信安全研究
下一篇: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整合性干预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