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粤语(广东话、白话)论文

基于EGG的广州话声调发声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粤语声调与发声研究综述第7-21页
    1.1 嗓音的生理机制与物理机制第7-9页
    1.2 嗓音源分析技术和嗓音参数分析研究第9-10页
    1.3 语言的发声类型研究第10-14页
    1.4 普通话和方言的发声特征研究第14-18页
    1.5 粤语的发声研究第18-20页
    1.6 本文的研究重点第20-21页
2 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第21-29页
    2.1 电子声门仪的工作原理第21-22页
    2.2 EGG信号分析方法第22-26页
    2.3 实验方案第26-29页
3 粤语母语者病理嗓音与正常嗓音比较研究第29-34页
    3.1 粤语病理嗓音研究的意义第29-32页
    3.2 粤语病理嗓音区别性特征研究第32-33页
    3.3 小结第33-34页
4 新派广州话单音节声调发声研究第34-57页
    4.1 实验介绍第34页
    4.2 新派广州话男性单音节声调发声类型研究第34-44页
    4.3 新派广州话女性单音节声调发声类型研究第44-54页
    4.4 新派广州话单字调发声模式和发声类型第54-55页
    4.5 总结第55-57页
5 老派广州话单音节声调发声研究第57-82页
    5.1 实验基本介绍第57页
    5.2 老派广州话男性单音节声调发声类型的基本特征第57-66页
    5.3 老派广州话女性单音节声调发声类型的基本特征第66-79页
    5.4 老派广州话单字调的发声模式和发声类型第79-80页
    5.5 小结第80-82页
6.广州话单字调基本发声特征第82-91页
    6.1 新老派广州话声调发声数据曲线模式的比较分析第82-88页
    6.2 新老派广州话声调发声类型的比较分析第88-91页
7 广州话双音节声调发声特征研究第91-193页
    7.1 广州话的双音节声调组合实验设计以及数据处理第91-95页
    7.2 广州话前字阴平调(55+X)双音节组的嗓音特征研究第95-105页
    7.3 广州话前字阳平调(21+X)双音节组的嗓音特征研究第105-116页
    7.4 广州话前字阴上调(35+X)双音节组的嗓音特征研究第116-126页
    7.5 广州话前字阳上调(13+X)双音节组的嗓音特征研究第126-135页
    7.6 广州话前字阴去调(33+X)双音节组的嗓音特征研究第135-144页
    7.7 广州话前字阳去调(22+X)双音节组的嗓音特征研究第144-153页
    7.8 广州话前字上阴入调(5+X)双音节组的嗓音特征研究第153-162页
    7.9 广州话前字下阴入调(3+X)双音节组的嗓音特征研究第162-171页
    7.10 广州话前字阳入调(2+X)双音节组的嗓音特征研究第171-180页
    7.11 广州话双音节声调发声数据与发声模式第180页
    7.12 广州话双音节声调发声特征总结第180-193页
8 结论和讨论第193-199页
    8.1 全文内容总结第193页
    8.2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93-194页
    8.3 基于发声类型的声调相混现象的讨论第194-198页
    8.4 不足之处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第198-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03页
附录第203-211页
论文图表索引目录第211-215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215-216页
后记第216页

论文共2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班幼儿创意戏剧活动的行动研究--以《蛇偷吃了我的蛋》为例
下一篇:“共产国际派”与鲁讯形象建构(1936—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