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基于FBG传感阵列的智能结构形态感知与主动监测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章 绪论第14-40页
    1.1 课题来源第14页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7页
    1.3 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基本原理第17-22页
        1.3.1 FBG传感技术第17-18页
        1.3.2 光纤光栅解调技术第18-19页
        1.3.3 光纤光栅复用技术第19-22页
    1.4 光纤智能结构振动形态重构研究第22-30页
        1.4.1 光纤智能结构振动检测研究现状第22-26页
        1.4.2 结构形态检测与重构研究概述第26-29页
        1.4.3 光纤智能结构振动形态监测的关键技术第29-30页
    1.5 曲线曲面重构方法研究概况第30-33页
        1.5.1 曲线重构方法研究第31-32页
        1.5.2 曲面重构方法研究第32-33页
    1.6 临场可视化技术第33-35页
    1.7 论文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第35-37页
        1.7.1 论文研究目标第35-36页
        1.7.2 论文技术路线第36-37页
    1.8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7-39页
    1.9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二章 动力学分析与传感器配置第40-57页
    2.1 引言第40页
    2.2 实验模型设计与建模第40-41页
    2.3 实验模型结构模态分析第41-48页
    2.4 传感器配置第48-56页
        2.4.1 传感器配置准则第48-50页
        2.4.2 光纤光栅传感阵列光栅点数目计算第50-52页
        2.4.3 实验模型结构的 FBG 传感器位置配置方案第52-56页
    2.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基于曲率信息的曲面重构算法第57-74页
    3.1. 引言第57页
    3.2. 结构曲率的 FBG 检测技术第57-60页
    3.3. 基于曲率的曲面重构算法第60-67页
    3.4. 基于曲面片拼接的曲面重构算法第67-69页
    3.5. 算法仿真分析第69-73页
        3.5.1 基于平面曲线的曲面重构算法仿真第69-71页
        3.5.2 基于曲面片拼接的曲面重构算法仿真第71-73页
    3.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基于正交曲率信息的空间曲线重构算法第74-99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基于正交曲率信息的空间曲线重构算法第74-84页
        4.2.1 基于坐标变换的平面曲线拟合算法第74-76页
        4.2.2 空间曲线基本理论第76-79页
        4.2.3 基于正交曲率的空间曲线重构算法第79-84页
    4.3 离散曲率连续化插值方法分析第84-91页
        4.3.1 线性插值法第84-85页
        4.3.2 平方平均法第85-86页
        4.3.3 二次函数法第86-87页
        4.3.4 B 样条插值法第87-91页
    4.4 实验模型结构光栅测点曲率连续化研究第91-93页
        4.4.1 框架梁结构光栅测点曲率连续化方法第91-92页
        4.4.2 翼面结构光栅测点曲率连续化方法第92-93页
    4.5 空间曲线重构算法仿真分析第93-97页
    4.6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五章 实验平台构建与开发第99-121页
    5.1 引言第99页
    5.2 实验平台的硬件构成第99-101页
    5.3 实验平台的软件开发第101-112页
        5.3.1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第101-102页
        5.3.2 软件开发环境与技术第102-103页
        5.3.3 软件流程与功能模块设计第103-109页
        5.3.4 数据采集软件设计第109-112页
    5.4 FBG传感阵列设计与封装第112-120页
        5.4.1 FBG曲率检测单元设计第112-114页
        5.4.2 光栅点中心波长确定第114-115页
        5.4.3 FBG正交曲率检测阵列单元封装第115-120页
    5.5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六章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第121-147页
    6.1 引言第121页
    6.2 FBG曲率检测单元实验分析与验证第121-129页
        6.2.1 光纤光栅标定实验第122-127页
        6.2.2 FBG曲率检测单元形态感知与可视化重构实验分析第127-129页
    6.3 实验模型结构形态感知与重构实验分析与验证第129-134页
        6.3.1 框架结构动态形态感知重构实验第130-132页
        6.3.2 翼面结构的形态感知重构实验第132-134页
    6.4 实验模型结构重构精度评价第134-138页
        6.4.1 光栅测点的实际偏移量激光测量第134-136页
        6.4.2 框架结构形态感知实验效果评价第136-137页
        6.4.3 翼面结构形态感知实验效果评价第137-138页
    6.5 实验误差分析第138-146页
        6.5.1 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误差及补偿第139-143页
        6.5.2 封装制作引起的误差第143-144页
        6.5.3 标定误差第144-145页
        6.5.4 重构算法所引起的误差第145-146页
    6.6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7-151页
    7.1 结论第147-149页
    7.2 展望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2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论文发表及专利申请情况第162-164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第164-165页
致谢第165-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搅拌摩擦焊接镁合金微区织构、力学性能与断裂机制
下一篇:封闭有限空间内沸腾-凝结共存相变换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