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32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镁合金室温变形机制简介 | 第11-14页 |
1.3 搅拌摩擦焊简介 | 第14-16页 |
1.3.1 焊接原理 | 第14-16页 |
1.3.2 搅拌摩擦焊应用 | 第16页 |
1.4 搅拌摩擦焊接镁合金现状 | 第16-28页 |
1.4.1 被焊镁合金种类及工艺参数 | 第17-18页 |
1.4.2 微观组织 | 第18-20页 |
1.4.3 织构分布 | 第20-22页 |
1.4.4 显微硬度 | 第22-24页 |
1.4.5 接头力学性能 | 第24-26页 |
1.4.6 断裂行为 | 第26-28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2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2.2 搅拌摩擦焊接与工艺 | 第32-33页 |
2.3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3页 |
2.3.1 显微硬度实验 | 第33页 |
2.3.2 室温拉伸、压缩、弯曲实验 | 第33页 |
2.4 微观组织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2.4.1 光学显微分析 | 第33页 |
2.4.2 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ZK60-AZ31 异种镁合金的搅拌摩擦焊接性能研究 | 第36-56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36-48页 |
3.2.1 接头宏观形貌 | 第36-38页 |
3.2.2 显微组织 | 第38-40页 |
3.2.3 微区织构 | 第40-43页 |
3.2.4 第二相粒子演变 | 第43-45页 |
3.2.5 显微硬度 | 第45-47页 |
3.2.6 力学性能与断裂行为 | 第47-48页 |
3.3 讨论 | 第48-55页 |
3.3.1 力学性能 | 第48-49页 |
3.3.2 断裂机制 | 第49-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不同取样方式对搅拌摩擦焊接镁合金拉伸性能与断裂行为的影响 | 第56-74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57-68页 |
4.2.1 拉伸性能与断裂行为 | 第57-60页 |
4.2.2 显微组织与织构 | 第60-63页 |
4.2.3 三相交界区 | 第63-68页 |
4.3 讨论 | 第68-72页 |
4.3.1 拉伸性能 | 第68-71页 |
4.3.2 断裂机制 | 第71-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5 搅拌摩擦焊接镁合金横向拉伸、压缩微观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差异 | 第74-106页 |
5.1 引言 | 第74-75页 |
5.2 接头初始组织与织构 | 第75-78页 |
5.2.1 微观组织 | 第75-76页 |
5.2.2 微区织构 | 第76-78页 |
5.3 力学性能与断裂行为 | 第78-82页 |
5.3.1 力学性能 | 第78-80页 |
5.3.2 断裂行为 | 第80-82页 |
5.4 塑性变形不均匀行为 | 第82-85页 |
5.5 拉伸、压缩微观组织演变 | 第85-93页 |
5.5.1 微观组织演变 | 第85-90页 |
5.5.2 孪生变体选择 | 第90-93页 |
5.6 讨论 | 第93-103页 |
5.6.1 凹凸现象的形成机制 | 第93-99页 |
5.6.2 三相交界区 | 第99-10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3-106页 |
6 搅拌摩擦焊接镁合金弯曲变形中微观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 | 第106-120页 |
6.1 引言 | 第106-107页 |
6.2 实验结果 | 第107-117页 |
6.2.1 接头微观组织与微区织构 | 第107-108页 |
6.2.2 弯曲中接头微观组织演变 | 第108-115页 |
6.2.3 弯曲性能与断裂行为 | 第115-117页 |
6.3 讨论 | 第117-11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7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20-122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20-121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8页 |
附录 | 第138页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8页 |
B 作者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