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小学智能硬件课程中工程思维培养的行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1 智能硬件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第13页
        1.1.2 国家对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的重视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9页
        1.2.1 K-12阶段智能硬件教育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K-12阶段学生工程思维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9-21页
        1.3.1 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1.3.2 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21页
        1.3.3 研究问题第21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1.4.1 研究目的第21-22页
        1.4.2 研究意义第22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2-24页
        1.5.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6 研究思路第24-27页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7-41页
    2.1 工程思维的理论基础第27-31页
        2.1.1 工程思维的内涵第27-28页
        2.1.2 工程思维的特征第28-29页
        2.1.3 工程思维的要素第29-31页
    2.2 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第31-36页
        2.2.1 工程设计过程第31-32页
        2.2.2 项目式学习(PBL)第32-34页
        2.2.3 设计型学习(DBL)第34-36页
    2.3 面向工程思维的小学智能硬件课程的学习活动框架第36-41页
        2.3.1 过程整理第36-37页
        2.3.2 原型构建第37-41页
第3章 面向工程思维的小学智能硬件课程的学习设计第41-51页
    3.1 前端分析第41-43页
        3.1.1 学习者分析第41-42页
        3.1.2 学习目标分析第42页
        3.1.3 学习内容分析第42-43页
    3.2 工程思维导向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第43-47页
        3.2.1 工程决策阶段第43-45页
        3.2.2 工程设计阶段第45-47页
        3.2.3 工程实施阶段第47页
        3.2.4 工程评价阶段第47页
    3.3 工程思维导向下的学习评价设计第47-51页
        3.3.1 创客档案袋设计第47-48页
        3.3.2 真实性评价设计第48页
        3.3.3 学生作品评价表设计第48-51页
第4章 面向工程思维的小学智能硬件课程的应用第51-87页
    4.1 测量工具的设计第51-53页
        4.1.1 工程项目评分表第51-52页
        4.1.2 焦点小组访谈第52-53页
    4.2 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第53-56页
        4.2.1 行动研究概述第53页
        4.2.2 行动研究过程第53-56页
    4.3 第一轮教学第56-61页
        4.3.1 教学案例呈现第56-58页
        4.3.2 学习成果展示第58-59页
        4.3.3 教学的反思和调整第59-61页
    4.4 第二轮教学第61-70页
        4.4.1 教学案例呈现第61-68页
        4.4.2 学习成果展示第68-69页
        4.4.3 教学的反思和调整第69-70页
    4.5 第三轮教学第70-79页
        4.5.1 教学案例呈现第70-76页
        4.5.2 学习成果展示第76-77页
        4.5.3 教学的反思和调整第77-79页
    4.6 应用效果分析第79-87页
        4.6.1 定量数据分析第80-83页
        4.6.2 质性分析讨论第83-87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7-91页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87-88页
        5.1.1 DDIE活动框架是小学智能硬件课程设计的有效模式第87页
        5.1.2 智能硬件是培养小学生工程思维的有效载体第87-88页
    5.2 启示与展望第88-91页
        5.2.1 启示第88-89页
        5.2.2 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附录第95-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成果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体深度图像的原位体绘制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显著性分析的多特征目标检测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