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深度图像的原位体绘制算法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1.1.1 数据可视化 | 第11-12页 |
1.1.2 科学可视化 | 第12-13页 |
1.1.3 原位可视化 | 第13-14页 |
1.1.4 原位体绘制 | 第14-16页 |
1.2 研究内容和创新 | 第16页 |
1.3 文章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 | 第18-25页 |
2.1 原位可视化模式 | 第18-19页 |
2.2 原位的可视化预处理 | 第19-22页 |
2.2.1 原位数据压缩 | 第20页 |
2.2.2 原位特征提取 | 第20-21页 |
2.2.3 原位可视化绘制 | 第21页 |
2.2.4 小结 | 第21-22页 |
2.3 光线投射算法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基于体深度图像的原位体绘制 | 第25-40页 |
3.1 体深度图像的生成 | 第25-28页 |
3.2 体深度图像的绘制 | 第28-30页 |
3.3 基于体深度图像的原位体绘制 | 第30-32页 |
3.4 原位可视化预处理的评估 | 第32-33页 |
3.4.1 数据压缩率 | 第32页 |
3.4.2 原位处理时间 | 第32-33页 |
3.4.3 可视化绘制质量 | 第33页 |
3.4.4 小结 | 第33页 |
3.5 体深度图像的评估 | 第33-34页 |
3.6 体深度图像参数分析 | 第34-35页 |
3.7 实验 | 第35-3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原位体深度图像参数组寻优 | 第40-59页 |
4.1 体深度图像参数组的寻优框架 | 第40-41页 |
4.2 体深度图像的参数评估体系 | 第41-44页 |
4.2.1 多目标优化简介 | 第41页 |
4.2.2 体深度图像评估体系 | 第41-43页 |
4.2.3 图像质量计算 | 第43-44页 |
4.2.4 小结 | 第44页 |
4.3 基于启发式算法的参数寻优算法 | 第44-58页 |
4.3.1 启发式算法 | 第44-45页 |
4.3.2 粒子群算法 | 第45-47页 |
4.3.3 遗传算法 | 第47-50页 |
4.3.4 参数搜索空间 | 第50-52页 |
4.3.5 实验和分析 | 第52-57页 |
4.3.6 小结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59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作者简历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