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1 青少年抑郁 | 第12-13页 |
1.1.1 青少年抑郁的定义 | 第12页 |
1.1.2 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1.1.3 抑郁对青少年的危害 | 第13页 |
1.2 青少年的压力知觉 | 第13-15页 |
1.2.1 压力知觉的概念 | 第13-14页 |
1.2.2 青少年压力知觉与抑郁的关系 | 第14-15页 |
1.3 青少年社会支持 | 第15-18页 |
1.3.1 社会支持的定义 | 第15页 |
1.3.2 压力知觉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 第15-16页 |
1.3.3 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 第16页 |
1.3.4 社会支持的分类 | 第16-17页 |
1.3.5 不同社会支持对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的影响 | 第17-18页 |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18-22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18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18-22页 |
2.2.1 社会支持的中介与调节作用 | 第18-19页 |
2.2.2 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压力知觉与抑郁症状之间关系的不同影响 | 第19-20页 |
2.2.3 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 第20-22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3.1 被试 | 第22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22-24页 |
3.2.1 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3) | 第22-23页 |
3.2.2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 第23页 |
3.2.3 压力知觉量表(PSS) | 第23页 |
3.2.4 性别 | 第23-24页 |
3.3 数据分析 | 第24-26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6-40页 |
4.1 青少年压力知觉的整体状况 | 第26页 |
4.2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整体情况 | 第26-27页 |
4.3 青少年社会支持的整体情况 | 第27页 |
4.4 青少年压力知觉、抑郁情绪、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 第27-28页 |
4.5 青少年压力知觉、抑郁情绪、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比较 | 第28页 |
4.6 青少年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 第28-30页 |
4.6.1 朋友支持的中介作用 | 第29页 |
4.6.2 家庭支持的中介作用 | 第29-30页 |
4.6.3 其他支持的中介作用 | 第30页 |
4.7 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 第30-36页 |
4.7.1 性别对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的调节作用 | 第30-33页 |
4.7.2 朋友支持的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 第33页 |
4.7.3 家庭支持的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 第33-34页 |
4.7.4 其他支持的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 第34-36页 |
4.8 调节作用 | 第36-38页 |
4.8.1 朋友支持的调节作用 | 第36-37页 |
4.8.2 家庭支持的调节作用 | 第37页 |
4.8.3 其他支持的调节作用 | 第37-38页 |
4.9 性别的作用 | 第38-40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0-44页 |
5.1 青少年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 第40-44页 |
5.1.1 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和其他支持的中介作用 | 第40-41页 |
5.1.2 家庭支持的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 第41-42页 |
5.1.3 朋友支持的调节作用 | 第42-44页 |
第6章 结论及意义 | 第44-46页 |
第7章 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附录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