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中学新生社会适应与压力知觉的纵向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1 中学新生概述第10页
    1.2 社会适应研究概述第10-14页
        1.2.1 社会适应的概念第10-11页
        1.2.2 社会适应结构第11页
        1.2.3 社会适应模式理论第11-12页
        1.2.4 测量工具第12页
        1.2.5 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第12-14页
    1.3 压力知觉研究概述第14-17页
        1.3.1 压力知觉概念第14页
        1.3.2 测量工具第14页
        1.3.3 应激理论模型第14-15页
        1.3.4 压力知觉的影响因素第15-17页
    1.4 社会适应与压力知觉的关系研究第17-20页
第2章 问题提出第20-22页
    2.1 已有研究局限第20页
    2.2 研究问题提出第20页
    2.3 研究意义第20-21页
        2.3.1 理论意义第20-21页
        2.3.2 现实意义第21页
    2.4 研究设计第21-22页
第3章 研究方法第22-24页
    3.1 研究样本第22页
    3.2 研究工具第22-23页
    3.3 测验与数据处理第23-24页
第4章 研究结果第24-36页
    4.1 中学新生的社会适应及其变化第24-27页
        4.1.1 初测社会适应的特点第24页
        4.1.2 第二次测试社会适应的特点第24-27页
        4.1.3 前后测试中学新生社会适应的差异比较第27页
    4.2 中学新生的压力知觉及其变化第27-30页
        4.2.1 初测压力知觉的特点第27页
        4.2.2 第二次测试压力知觉的特点第27-29页
        4.2.3 前后测中学新生压力知觉的差异比较第29-30页
    4.3 中学新生社会适应与压力知觉的相关分析第30-33页
    4.4 中学新生压力知觉与社会适应的交叉滞后分析第33-36页
        4.4.1 交叉滞后分析的条件检验第33页
        4.4.2 交叉滞后相关分析第33-34页
        4.4.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第34-36页
第5章 讨论第36-44页
    5.1 中学新生社会适应的特点与变化第36-37页
    5.2 中学新生压力知觉的特点与变化第37-38页
    5.3 中学新生社会适应与压力知觉的关系第38-41页
        5.3.1 中学新生社会适应与压力知觉的相关关系第39-40页
        5.3.2 中学新生社会适应与压力知觉的因果关系第40-41页
    5.4 研究启示第41-44页
第6章 研究结论第44-46页
    6.1 研究结论第44-45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4页
附录第54-56页
致谢第56-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压力知觉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社会支持与性别的作用
下一篇:自恋与情绪调节困难:迷走神经活动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