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3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7-18页 |
|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第18-31页 |
|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8-19页 |
| 2.2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 2.2.1 中小企业社会贡献巨大 | 第19-20页 |
| 2.2.2 中小企业区域分布不均匀 | 第20-21页 |
| 2.2.3 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 | 第21页 |
| 2.3 中小企业融资来源 | 第21-24页 |
| 2.3.1 内源融资 | 第22-23页 |
| 2.3.2 外源融资 | 第23-24页 |
| 2.4 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 第24-25页 |
| 2.5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 第25-27页 |
| 2.5.1 内部资金规模较小 | 第25页 |
| 2.5.2 间接融资道路不畅 | 第25-26页 |
| 2.5.3 直接融资门槛过高 | 第26页 |
| 2.5.4 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金融体系 | 第26-27页 |
| 2.6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形成原因 | 第27-29页 |
| 2.6.1 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 第27-28页 |
| 2.6.2 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过高 | 第28页 |
| 2.6.3 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 第28-29页 |
| 2.6.4 金融体系存在缺陷 | 第29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3 民间金融发展现状 | 第31-40页 |
| 3.1 民间金融的界定 | 第31-34页 |
| 3.1.1 体制内民间金融 | 第31-33页 |
| 3.1.2 体制外民间金融 | 第33-34页 |
| 3.2 民间金融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 第34-36页 |
| 3.3 民间金融的测算 | 第36-3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实证检验民间金融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40-47页 |
| 4.1 民间金融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可行性分析 | 第40-41页 |
| 4.2 民间金融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优势分析 | 第41-43页 |
| 4.2.1 信息成本优势 | 第41-42页 |
| 4.2.2 交易成本优势 | 第42页 |
| 4.2.3 隐性担保优势 | 第42-43页 |
| 4.3 变量选取 | 第43页 |
| 4.4 数据处理 | 第43-46页 |
| 4.4.1 趋势分析 | 第44-45页 |
| 4.4.2 ADF单位根检验 | 第45页 |
| 4.4.3 协整检验 | 第45-46页 |
| 4.4.4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6页 |
| 4.5 本章总结 | 第46-47页 |
| 5 民间金融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47-57页 |
| 5.1 民间金融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存在的问题 | 第47-49页 |
| 5.1.1 民间金融法律主体不明确 | 第47-48页 |
| 5.1.2 民间金融正规监管缺位 | 第48-49页 |
| 5.1.3 创新性金融公司发展受限 | 第49页 |
| 5.2 民间金融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借鉴 | 第49-53页 |
| 5.2.1 德国经验 | 第50页 |
| 5.2.2 日本经验 | 第50-51页 |
| 5.2.3 美国经验 | 第51-52页 |
| 5.2.4 经验总结 | 第52-53页 |
| 5.3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 5.3.1 改善民间金融发展的环境 | 第53-54页 |
| 5.3.2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 | 第54-55页 |
| 5.3.3 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 | 第55-5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