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3页 |
1.2.1 国外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2.2 国内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概况 | 第10页 |
1.2.3 物理核心素养及其指导下的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2 课题的理论综述 | 第16-20页 |
2.1 物理核心素养概述 | 第16页 |
2.2 物理核心素养的构成 | 第16-17页 |
2.2.1 物理观念 | 第16页 |
2.2.2 科学思维 | 第16页 |
2.2.3 科学探究 | 第16-17页 |
2.2.4 科学态度与责任 | 第17页 |
2.3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3.1 教学设计理论 | 第17-18页 |
2.3.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8-19页 |
2.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9-20页 |
3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比较 | 第20-24页 |
3.1 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3.2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分析 | 第21-24页 |
3.2.1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观 | 第21页 |
3.2.2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生观 | 第21-22页 |
3.2.3 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设计特点 | 第22-24页 |
4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 第24-31页 |
4.1 物理课程标准关于核心素养的体现 | 第24-25页 |
4.2 物理教科书对物理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 第25-31页 |
4.2.1 物理观念的具体体现 | 第25-28页 |
4.2.2 科学思维的具体体现 | 第28-29页 |
4.2.3 科学探究的具体体现 | 第29页 |
4.2.4 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具体体现 | 第29-31页 |
5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 第31-43页 |
5.1 两种典型的教学设计模式 | 第31-33页 |
5.1.1 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 | 第31-32页 |
5.1.2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 第32-33页 |
5.2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模式 | 第33-37页 |
5.2.1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第34-35页 |
5.2.2 四个层面教学目标的设计 | 第35页 |
5.2.3 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 第35-36页 |
5.2.4 选择教学模式,确定教法和学法 | 第36页 |
5.2.5 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媒体 | 第36页 |
5.2.6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 第36-37页 |
5.2.7 教学评价与修改教学 | 第37页 |
5.3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 第37-43页 |
5.3.1 物理观念的培养策略 | 第37-38页 |
5.3.2 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 第38-39页 |
5.3.3 科学探究的培养策略 | 第39-41页 |
5.3.4 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策略 | 第41-43页 |
6 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 | 第43-53页 |
6.1 “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 | 第43-47页 |
6.1.1 前期分析阶段 | 第43页 |
6.1.2 设计阶段 | 第43-47页 |
6.1.3 教学案例分析 | 第47页 |
6.2 “磁现象和磁场”的教学设计 | 第47-53页 |
6.2.1 前期分析阶段 | 第47-48页 |
6.2.2 设计阶段 | 第48-52页 |
6.2.3 教学案例分析 | 第52-53页 |
7 研究总结 | 第53-55页 |
7.1 研究的总结 | 第53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