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三段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14页 |
2.研究的理论综述 | 第14-20页 |
2.1 体验式教学的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2.2 体验式教学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 第17页 |
2.2.1 杜威的“经验学习” | 第17页 |
2.2.2 库伯的体验式学习 | 第17页 |
2.3 体验式教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3.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2.3.2 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 | 第18页 |
2.3.3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2.3.4 具身认知理论 | 第19-20页 |
3.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第20-32页 |
3.1 问卷的设计 | 第20页 |
3.2 调查研究的实施 | 第20-21页 |
3.3 问卷调查的分析 | 第21-32页 |
3.3.1 物理学习兴趣方面 | 第21-23页 |
3.3.2 课前体验方面 | 第23-24页 |
3.3.3 课堂体验方面 | 第24-29页 |
3.3.4 课后体验方面 | 第29-32页 |
4.初中物理“三段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 第32-50页 |
4.1 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4.1.1 学生为中心原则 | 第32页 |
4.1.2 生活化原则 | 第32页 |
4.1.3 发展性原则 | 第32-33页 |
4.2 “三段体验式”教学模式 | 第33-34页 |
4.3 “三段体验式”教学的过程分析 | 第34-50页 |
4.3.1 课前阶段 | 第34-37页 |
4.3.2 课堂阶段 | 第37-46页 |
4.3.3 课后阶段 | 第46-50页 |
5.初中物理“三段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案例 | 第50-58页 |
5.1 《大气压强》的教学设计 | 第50-54页 |
5.1.1 教材及学情分析 | 第50页 |
5.1.2 教学设计 | 第50-54页 |
5.2 《两种电荷》的教学设计 | 第54-58页 |
5.2.1 教材及学情分析 | 第54页 |
5.2.2 教学设计 | 第54-58页 |
6.研究总结 | 第58-6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8-5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A 初中物理教与学情况调查问卷 | 第62-65页 |
附录B 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