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反艾滋社会排斥的社工服务项目问题研究--基于辽宁省盛京仁爱社会服务中心的实地调查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7页
    0.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0.2 研究现状第11-15页
        0.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0.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5页
    0.3 研究目的第15页
    0.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16页
        0.4.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0.4.2 技术路线第16页
    0.5 研究创新点第16-17页
1 艾滋病患者社会排斥问题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第17-24页
    1.1 社会排斥的理论第17-19页
        1.1.1 社会排斥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17页
        1.1.2 社会排斥概念的界定第17-18页
        1.1.3 艾滋排斥的原因第18-19页
        1.1.4 艾滋排斥的表现及影响第19页
    1.2 社会融合理论的界定与相关研究第19-22页
        1.2.1 社会融合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19-20页
        1.2.2 社会融合概念的界定第20-21页
        1.2.3 社会融合的研究层次第21页
        1.2.4 艾滋病患者社会融合的社会后果研究第21-22页
    1.3 关于消除排斥实现融合的工作实践第22-24页
        1.3.1 反艾滋排斥的政策第22页
        1.3.2 反艾滋排斥的工作策略第22-24页
2 社工机构及其反艾滋排斥项目的案例分析第24-33页
    2.1 案例机构基本概况第24-25页
    2.2 案例机构的社工项目第25-28页
        2.2.1 艾滋病项目第25-26页
        2.2.2 农村发展项目第26页
        2.2.3 青年活动项目第26-28页
    2.3 案例机构的艾滋工作第28-30页
        2.3.1 目标群体第28-29页
        2.3.2 艾滋工作领域第29-30页
    2.4 艾滋工作效果与影响第30-33页
        2.4.1 效果评价标准第30页
        2.4.2 积极效果及影响第30-31页
        2.4.3 不足与问题第31-33页
3 社工机构反艾滋排斥服务项目的运行第33-40页
    3.1 服务项目设计及内容第33-34页
    3.2 服务资源筹集与送达第34-35页
        3.2.1 服务资源的筹集第34-35页
        3.2.2 资源的送达第35页
    3.3 服务方式与流程第35-37页
        3.3.1 “关爱你心”咨询辅导服务第35页
        3.3.2 “伴你同行”建立朋辈支持网络第35-36页
        3.3.3 健康与法律讲堂第36页
        3.3.4 反艾滋排斥宣传第36页
        3.3.5 服务流程第36-37页
    3.4 具体服务活动方式第37-38页
    3.5 项目运行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8-40页
        3.5.1 项目运行中的问题第38-39页
        3.5.2 原因分析第39-40页
4 社工机构反艾滋排斥服务项目的评估与改进第40-43页
    4.1 服务反馈第40-41页
        4.1.1 服务对象反馈第40页
        4.1.2 项目方反馈第40页
        4.1.3 社会反馈第40-41页
        4.1.4 同行专家和专业机构反馈第41页
    4.2 服务项目评估第41页
        4.2.1 评估范围与主体第41页
        4.2.2 评估方式与标准第41页
        4.2.3 评估结果第41页
    4.3 服务项目的改进第41-43页
5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附录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中村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正--以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B社区为例
下一篇:出口商受信用证欺诈的预防与救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