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调查与规划论文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系统路网与设施规划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8页
        1.1.1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第11-13页
        1.1.2 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与慢行交通规划的关系第13-15页
        1.1.3 研究对象——湘子庙历史街区第15-18页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2.1 研究目的第18页
        1.2.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3 存在的问题第22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2-25页
        1.4.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2 研究方法第23页
        1.4.3 技术路线第23-25页
2 历史街区交通模式探讨第25-37页
    2.1 历史街区的基本特征第25-26页
    2.2 历史街区的交通特征第26-27页
    2.3 历史街区改造面临的交通困境第27-30页
    2.4 历史街区的交通模式第30-34页
        2.4.1 历史街区改造对交通模式的总体要求第30-31页
        2.4.2 历史街区交通模式建构第31-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7页
3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系统路网规划第37-57页
    3.1 历史街区微循环的定义第37-38页
    3.2 历史街区典型的交通方式第38-39页
        3.2.1 步行第38页
        3.2.2 自行车第38页
        3.2.3 电动自行车第38-39页
    3.3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微循环路网规划方法第39-41页
        3.3.1 路网规划原则第39-40页
        3.3.2 路网规划内容与方法第40-41页
    3.4 微循环路网分级第41-43页
    3.5 步行交通系统路网规划第43-52页
        3.5.1 面——路网第43-44页
        3.5.2 线——人行道第44-48页
        3.5.3 点——步行过街设施第48-52页
    3.6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路网规划第52-55页
        3.6.1 面——路网第52-54页
        3.6.2 线——非机动车道第54-55页
        3.6.3 点——非机动车过街设施第55页
    3.7 本章小结第55-57页
4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网络优化第57-77页
    4.1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网络优化策略第57-58页
        4.1.1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问题分析第57页
        4.1.2 慢行交通网络优化方法第57-58页
    4.2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网络特征第58-59页
        4.2.1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的复杂网络特性第58页
        4.2.2 复杂网络理论概述第58-59页
        4.2.3 复杂网络的定义与分类第59页
    4.3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网络结构优化第59-67页
        4.3.1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网络的复杂网络建构第59-60页
        4.3.2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网络特性研究第60-63页
        4.3.3 湘子庙历史街区实例分析第63-67页
    4.4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网络系统优化第67-76页
        4.4.1 连续交通网络设计问题框架第68-69页
        4.4.2 鲁棒优化理论第69-70页
        4.4.3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鲁棒连续网络设计模型第70-72页
        4.4.5 西安湘子庙历史街区算例分析第72-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5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设施规划第77-89页
    5.1 历史街区交通流特点第77-78页
    5.2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设施规划原则第78-79页
    5.3 慢行交通设施规划第79-87页
        5.3.1 路段交通设施第79-84页
        5.3.2 交叉口交通设施第84-87页
        5.3.3 无障碍设施设置第87页
    5.4 湘子庙历史街区慢行交通设施改善方案第87-88页
    5.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6 历史街区交通一体化第89-105页
    6.1 基于 TOD 的历史街区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第89-92页
        6.1.1 TOD 理念内涵第89-90页
        6.1.2 TOD 的适用性第90页
        6.1.3 P&R 系统第90-91页
        6.1.4 历史街区停车换乘布局模式第91-92页
    6.2 历史街区 P&R 换乘设施选址规划研究第92-98页
        6.2.1 P&R 选址原则第92-93页
        6.2.2 P&R 选址的影响因素第93-94页
        6.2.3 历史街区外围 P&R 选址模型第94-98页
    6.3 换乘设施规划设计与管理策略第98-103页
        6.3.1 非机动车停车场布局第98-99页
        6.3.2 停车场存车量的确定第99-100页
        6.3.3 停车场结构设计第100-101页
        6.3.4 差别化收费管理第101-102页
        6.3.5 政府扶持策略研究第102-103页
    6.4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05-107页
    7.1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第105-106页
    7.2 研究展望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5页
文中图片来源第115-117页
研究生期间参与项目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明城区城市空间界面类型化基础研究
下一篇:智慧社区建设背景下的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江苏路街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