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智慧社区建设背景下的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江苏路街道为例

附件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一、 研究背景第13-14页
        二、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一、 技术实现维度第15-16页
        二、 政府管理维度第16页
        三、 社会治理维度第16-17页
    第三节 核心概念第17-19页
        一、 智慧社区第17-18页
        二、 基层社会治理第18-19页
    第四节 理论、研究与思路第19-24页
        一、 网络治理理论第19-21页
        二、 研究方法第21页
        三、 研究思路第21-24页
第二章 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发展与变迁第24-30页
    第一节 农业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第24-25页
    第二节 工业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第25-27页
    第三节 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治理模式第27-28页
    第四节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及其模式第28-30页
第三章 智慧社区治理:来自江苏路街道的案例第30-45页
    第一节 江苏路街道智慧社区建设基本情况简介第30-35页
        一、 江苏路街道智慧社区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第30-32页
        二、 江苏路街道智慧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第32-35页
    第二节 江苏路街道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和成效第35-39页
        一、 整合社区资源,夯实社区治理智慧化平台基础第36-37页
        二、 加强应急联动,提高政府部门事务协处能力第37-38页
        三、 畅通参与渠道,拓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互动空间第38-39页
    第三节 江苏路街道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情况分析第39-41页
    第四节 江苏路街道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第41-45页
        一、 治理目标:地方各自为政而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第41-42页
        二、 治理理念:注重硬件建设而忽略营造社会治理氛围第42-43页
        三、 治理主体:政府主导为主而社会多元参与不足第43页
        四、 治理机制:搭建治理平台而缺乏有效的协商合作第43-44页
        五、 治理评估:注重验收考核而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第44-45页
第四章 智慧社区治理的优势和国外经验借鉴第45-52页
    第一节 智慧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第45-47页
        一、 有利于整合信息资源第45-46页
        二、 有利于搭建治理架构第46页
        三、 有利于激发社会参与第46-47页
        四、 有利于创新服务模式第47页
    第二节 国外智慧社区治理机制的经验分析第47-52页
        一、 国外智慧社区的发展模式第48-49页
        二、 国外智慧社区的治理模式第49-50页
        三、 对我国智慧社区建设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第50-52页
第五章 智慧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第52-58页
    第一节 智慧社区建设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建议第52-54页
        一、 制定智慧社区建设的“顶层设计”第52-53页
        二、 构建智慧社区的“智慧综合体”第53-54页
        三、 建立智慧社区的标准化框架体系第54页
    第二节 网络治理视角下智慧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第54-58页
        一、 智慧社区治理结构的重构第55-56页
        二、 智慧社区基层共同体的重构第56-58页
第六章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系统路网与设施规划研究
下一篇:企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