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一、 技术实现维度 | 第15-16页 |
二、 政府管理维度 | 第16页 |
三、 社会治理维度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核心概念 | 第17-19页 |
一、 智慧社区 | 第17-18页 |
二、 基层社会治理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理论、研究与思路 | 第19-24页 |
一、 网络治理理论 | 第19-2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发展与变迁 | 第24-30页 |
第一节 农业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工业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治理模式 | 第27-28页 |
第四节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及其模式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智慧社区治理:来自江苏路街道的案例 | 第30-45页 |
第一节 江苏路街道智慧社区建设基本情况简介 | 第30-35页 |
一、 江苏路街道智慧社区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 第30-32页 |
二、 江苏路街道智慧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32-35页 |
第二节 江苏路街道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和成效 | 第35-39页 |
一、 整合社区资源,夯实社区治理智慧化平台基础 | 第36-37页 |
二、 加强应急联动,提高政府部门事务协处能力 | 第37-38页 |
三、 畅通参与渠道,拓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互动空间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江苏路街道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情况分析 | 第39-41页 |
第四节 江苏路街道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41-45页 |
一、 治理目标:地方各自为政而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 第41-42页 |
二、 治理理念:注重硬件建设而忽略营造社会治理氛围 | 第42-43页 |
三、 治理主体:政府主导为主而社会多元参与不足 | 第43页 |
四、 治理机制:搭建治理平台而缺乏有效的协商合作 | 第43-44页 |
五、 治理评估:注重验收考核而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智慧社区治理的优势和国外经验借鉴 | 第45-52页 |
第一节 智慧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 | 第45-47页 |
一、 有利于整合信息资源 | 第45-46页 |
二、 有利于搭建治理架构 | 第46页 |
三、 有利于激发社会参与 | 第46-47页 |
四、 有利于创新服务模式 | 第47页 |
第二节 国外智慧社区治理机制的经验分析 | 第47-52页 |
一、 国外智慧社区的发展模式 | 第48-49页 |
二、 国外智慧社区的治理模式 | 第49-50页 |
三、 对我国智慧社区建设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智慧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 | 第52-58页 |
第一节 智慧社区建设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 第52-54页 |
一、 制定智慧社区建设的“顶层设计” | 第52-53页 |
二、 构建智慧社区的“智慧综合体” | 第53-54页 |
三、 建立智慧社区的标准化框架体系 | 第54页 |
第二节 网络治理视角下智慧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 | 第54-58页 |
一、 智慧社区治理结构的重构 | 第55-56页 |
二、 智慧社区基层共同体的重构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