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自动变速器发展现状 | 第9-12页 |
1.1.1 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 第9-10页 |
1.1.2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 第10-11页 |
1.1.3 无级自动变速器 | 第11-12页 |
1.1.4 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 第12页 |
1.2 自动变速器液压操纵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1.2.1 纯液压控制阶段 | 第12-13页 |
1.2.2 电液控制阶段 | 第13页 |
1.2.3 智能化控制阶段 | 第13-14页 |
1.3 自动变速器换挡品质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自动变速器液压操纵系统 | 第17-28页 |
2.1 主调压阀研究 | 第18-20页 |
2.1.1 主油压固定式调压阀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1.2 主油压可变式调压阀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2.1.3 两种主调压阀对比 | 第20页 |
2.2 换挡电磁阀研究 | 第20-24页 |
2.2.1 电磁阀基本结构 | 第22页 |
2.2.2 电磁阀工作原理 | 第22-24页 |
2.2.3 电磁阀流量特性 | 第24页 |
2.3 蓄能器 | 第24-26页 |
2.3.1 蓄能器基本结构 | 第25页 |
2.3.2 蓄能器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2.4 换挡电磁阀回油背压阀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分析 | 第28-45页 |
3.1 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研究 | 第28-37页 |
3.1.1 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3.1.2 控制策略中参数的选择 | 第29-30页 |
3.1.3 动力性换挡时机的确定 | 第30-35页 |
3.1.4 经济性换挡时机的确定 | 第35-37页 |
3.2 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离合器特性研究 | 第37-39页 |
3.2.1 ·换挡离合器力学模型分析 | 第37-38页 |
3.2.2 升挡过程动态特性分析 | 第38-39页 |
3.3 自动变速器换挡品质评价指标 | 第39-44页 |
3.3.1 换挡品质评价指标内容 | 第40-42页 |
3.3.2 提高换挡品质的方法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仿真模型分析 | 第45-55页 |
4.1 AMESim软件介绍 | 第45页 |
4.2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5-50页 |
4.2.1 主调压阀仿真模型 | 第46-47页 |
4.2.2 换挡电磁阀及离合器仿真模型 | 第47-49页 |
4.2.3 蓄能器以及回油背压阀模型 | 第49-50页 |
4.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0-54页 |
4.3.1 换挡电磁阀结构参数对离合器油压变化曲线影响 | 第50-52页 |
4.3.2 换挡电磁阀与主调压阀联合仿真 | 第52-53页 |
4.3.3 换挡电磁阀/回油背压阀/蓄能器联合仿真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试验研究 | 第55-67页 |
5.1 试验台架的建立 | 第55-58页 |
5.1.1 供油系统及油路 | 第55-56页 |
5.1.2 数据采集系统 | 第56-57页 |
5.1.3 控制系统 | 第57页 |
5.1.4 换挡电磁阀 | 第57-58页 |
5.2 调压阶段试验研究 | 第58-63页 |
5.2.1 占空比对离合器油压的影响 | 第58-60页 |
5.2.2 电流值对离合器油压的影响 | 第60-61页 |
5.2.3 频率对离合器油压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4 主油压对离合器油压的影响 | 第62-63页 |
5.3 压力保持阶段试验研究 | 第63-65页 |
5.3.1 电流值对离合器油压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2 可靠性分析 | 第64-65页 |
5.4 换挡过程试验研究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