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有效教学概念的缘起 | 第10页 |
1.2 有效教学的基本观点 | 第10-13页 |
1.2.1 有效课堂教学的概念 | 第10-11页 |
1.2.2 有效教学的基本观点 | 第11页 |
1.2.3 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要素 | 第11-13页 |
1.3 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 第13-15页 |
1.3.1 我国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1.3.2 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5页 |
2.2 教育学基础 | 第15页 |
2.3 心理学基础 | 第15-16页 |
2.4 教育统计学 | 第16-17页 |
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 第17-26页 |
3.1 认清无效现象落实有效教学 | 第17页 |
3.2 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 第17-26页 |
3.2.1 引导学生先学和自学 | 第18页 |
3.2.2 利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 | 第18-20页 |
3.2.3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 第20-24页 |
3.2.4 相互交流,合作学习 | 第24-26页 |
4 有效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 第26-36页 |
4.1 课题研究的目标 | 第26页 |
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26页 |
4.3 课题研究的过程 | 第26-27页 |
4.4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7-36页 |
4.4.1 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及教学流程 | 第27-28页 |
4.4.2 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有关“导学案”编写的几个问题的说明 | 第28-30页 |
4.4.3 有效教学小组评分细则 | 第30页 |
4.4.4 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学评价标准 | 第30-31页 |
4.4.5 实施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帮助程度分析 | 第31-32页 |
4.4.6 实施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学生反馈评价 | 第32-36页 |
5 有效课堂的案例典范 | 第36-54页 |
5.1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 第36-38页 |
5.2 《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教学设计 | 第38-42页 |
5.3 《安培力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 | 第42-47页 |
5.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学案设计 | 第47-50页 |
5.5 《曲线运动》学案设计 | 第50-54页 |
6 反思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反思 | 第54页 |
6.2 有效教学的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