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前言 | 第11-13页 |
1.1.1 耐久性的定义 | 第11页 |
1.1.2 近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 第11-12页 |
1.1.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沿海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1.2.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 | 第15-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近海桥梁劣化影响因素及力学性能指标 | 第17-39页 |
2.1 沿海区域海洋环境简介 | 第17-18页 |
2.2 钢筋混凝土结构劣化的表现形式 | 第18-22页 |
2.2.1 混凝土碳化 | 第18-19页 |
2.2.2 氯离子侵蚀钢筋发生锈蚀 | 第19-22页 |
2.2.3 钢筋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减弱 | 第22页 |
2.3 近海桥梁结构混凝土劣化的影响因素 | 第22-28页 |
2.3.1 单因素对桥梁结构劣化的研究 | 第22-27页 |
2.3.2 双因素对桥梁结构劣化的研究 | 第27-28页 |
2.4 确定材料劣化力学性能参数 | 第28-34页 |
2.4.1 混凝土结构劣化模型 | 第28页 |
2.4.2 钢筋强度劣化模型 | 第28-33页 |
2.4.3 材料劣化后性能参数的确定 | 第33-34页 |
2.5 服役期内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方法 | 第34-36页 |
2.5.1 Pushover曲线与滞回曲线简介 | 第34页 |
2.5.2 Pushover曲线 | 第34-35页 |
2.5.3 滞回曲线 | 第35-36页 |
2.6 选取加载制度 | 第36-38页 |
2.6.1 Pushover曲线加载制度 | 第36页 |
2.6.2 滞回曲线加载制度 | 第36-3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钢筋混凝土桥墩全寿命抗震性能分析 | 第39-63页 |
3.1 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本构选取 | 第39-41页 |
3.1.1 混凝土本构关系 | 第39-40页 |
3.1.2 钢筋本构关系 | 第40-41页 |
3.2 模型概况 | 第41-43页 |
3.3 Pushover曲线 | 第43-50页 |
3.3.1 相同服役期不同轴压比pushover曲线 | 第44-47页 |
3.3.2 相同服役期不同配筋率pushover曲线 | 第47-48页 |
3.3.3 不同服役期pushover曲线 | 第48-50页 |
3.4 滞回曲线 | 第50-54页 |
3.4.1 计算屈服位移 | 第51页 |
3.4.2 滞回曲线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3.5 改进后构件服役期内的抗震评估 | 第54-61页 |
3.5.1 Pushover曲线 | 第54-55页 |
3.5.2 滞回曲线 | 第55-56页 |
3.5.3 骨架曲线 | 第56页 |
3.5.4 刚度退化 | 第56-58页 |
3.5.5 滞回耗能 | 第58-59页 |
3.5.6 位移延性系数 | 第59-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港珠澳引桥桥墩全寿命抗震性能分析 | 第63-70页 |
4.1 桥梁模型概述 | 第63页 |
4.2 OpenSEES有限元模型 | 第63-64页 |
4.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4-69页 |
4.3.1 桥墩滞回曲线 | 第64-66页 |
4.3.2 桥墩骨架曲线 | 第66-67页 |
4.3.3 各桥墩服役期内抗震性能 | 第67-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桥梁服役期内抗震性能时程分析 | 第70-78页 |
5.1 实桥概况 | 第70-71页 |
5.2 有限元模型 | 第71-73页 |
5.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71-72页 |
5.2.2 地震波加载 | 第72-73页 |
5.2.3 阻尼比选取 | 第73页 |
5.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3-77页 |
5.3.1 选择性能目标 | 第73-74页 |
5.3.2 桥墩轴向压力 | 第74页 |
5.3.3 墩底弯矩 | 第74-76页 |
5.3.4 墩顶位移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 第85-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