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国际视野下的人才需求 | 第9页 |
1.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 第9-10页 |
1.1.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新要求 | 第10-11页 |
1.1.4 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现状 | 第11-12页 |
1.1.4.1 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11-12页 |
1.1.4.2 高中生现状分析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1 学习能力内涵研究 | 第12-13页 |
1.2.1.2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2.1 学习能力内涵研究 | 第14-16页 |
1.2.2.2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 第16-17页 |
1.2.2.3 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效研究 | 第17-18页 |
1.2.3 形成的几点共识与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19-20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1-32页 |
2.1 化学学习能力理论 | 第21-27页 |
2.1.1 化学学习能力的内涵 | 第21-22页 |
2.1.1.1 学习能力 | 第21页 |
2.1.1.2 化学学习能力 | 第21-22页 |
2.1.2 化学学习能力的构成与实质 | 第22-23页 |
2.1.2.1 学习活动分析 | 第22-23页 |
2.1.2.2 学习能力的构成和实质 | 第23页 |
2.1.3 学习能力的形成 | 第23-24页 |
2.1.4 学习能力的结构特点 | 第24-25页 |
2.1.5 化学学习能力系统及培养模型 | 第25-26页 |
2.1.6 化学学习能力培养的原则 | 第26-27页 |
2.1.6.1 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统一原则 | 第26页 |
2.1.6.2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原则 | 第26页 |
2.1.6.3 学为主体与教为主导统一原则 | 第26页 |
2.1.6.4 实践活动与思维训练统一原则 | 第26-27页 |
2.2 教学模式理论 | 第27-32页 |
2.2.1 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27页 |
2.2.2 “152”教学模式 | 第27-32页 |
2.2.2.1 “152”教学模式概述 | 第27-28页 |
2.2.2.2 “152”教学模式的本质 | 第28-29页 |
2.2.2.3 “152”教学模式基本结构 | 第29页 |
2.2.2.4 高中化学学习能力提升的“152”教学模式流程阐释 | 第29-32页 |
第三章 “152”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结果 | 第32-40页 |
3.1 “152”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第32-33页 |
3.1.1 实验对象及条件 | 第32页 |
3.1.1.1 实验对象的选取 | 第32页 |
3.1.1.2 实验条件的控制 | 第32页 |
3.1.2 实验测量工具 | 第32-33页 |
3.1.3 实验内容 | 第33页 |
3.2 “152”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3.2.1 学习能力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3.2.2 学习成绩t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页 |
3.2.3 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反思与展望 | 第40-42页 |
4.1 研究反思 | 第40-41页 |
4.1.1 “152”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 第40页 |
4.1.2 “152”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 | 第40-41页 |
4.2 研究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一: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调查问卷 | 第44-46页 |
附录二:“钠的重要化合物”学案及教学设计 | 第4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