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机舱监控嵌入式显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 第12-14页 |
1.2.1 船舶机舱监控系统发展过程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外船舶机舱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嵌入式系统现状 | 第14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分析与设计 | 第16-29页 |
2.1 系统功能分析 | 第16页 |
2.2 系统技术指标与监测对象分析 | 第16-20页 |
2.2.1 系统技术指标 | 第16-17页 |
2.2.2 监测对象分析 | 第17-20页 |
2.3 系统解决方案 | 第20-26页 |
2.3.1 监控界面图形库的选择 | 第20-21页 |
2.3.2 系统处理器的选型 | 第21-22页 |
2.3.3 数据通信方式的选择 | 第22-24页 |
2.3.4 数据通信协议的制定 | 第24-26页 |
2.4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框架 | 第26-28页 |
2.4.1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框架 | 第26-27页 |
2.4.2 系统软件平台设计框架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机舱监控显示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 第29-42页 |
3.1 最小系统设计 | 第29-33页 |
3.1.1 系统电源电路 | 第29-30页 |
3.1.2 SDRAM接.电路 | 第30-31页 |
3.1.3 FLASH接.电路 | 第31-33页 |
3.2 人机交互接.电路 | 第33-37页 |
3.2.1 LCD接.电路 | 第33-34页 |
3.2.2 触摸屏接.电路 | 第34-36页 |
3.2.3 键盘接.电路 | 第36-37页 |
3.3 其他外围接.电路 | 第37-40页 |
3.3.1 感光模块电路 | 第37-38页 |
3.3.2 UART串.电路 | 第38-39页 |
3.3.3 PROFIBUS总线接.电路 | 第39-40页 |
3.4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机舱监控显示系统软件平台设计 | 第42-61页 |
4.1 BootLoader的构建 | 第42-44页 |
4.1.1 U-Boot简介 | 第42页 |
4.1.2 U-Boot配置与移植 | 第42-44页 |
4.2 Linux操作系统的构建 | 第44-46页 |
4.2.1 Linux操作系统简介 | 第44-45页 |
4.2.2 Linux内核移植 | 第45页 |
4.2.3 yaffs2文件系统移植 | 第45-46页 |
4.3 应用软件开发环境构建 | 第46-49页 |
4.3.1 Qt/E开发环境与移植 | 第46-49页 |
4.3.2 SQlite数据库移植 | 第49页 |
4.4 系统驱动程序设计 | 第49-60页 |
4.4.1 键盘驱动程序设计 | 第50-51页 |
4.4.2 串.驱动程序设计 | 第51-54页 |
4.4.3 LCD驱动程序设计 | 第54-58页 |
4.4.4 触摸屏驱动程序设计 | 第58-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机舱监控显示系统应用软件设计 | 第61-75页 |
5.1 机舱监控显示系统界面功能模块设计 | 第61-63页 |
5.1.1 实时监控功能模块 | 第61-62页 |
5.1.2 故障履历功能模块 | 第62页 |
5.1.3 数据管理功能模块 | 第62页 |
5.1.4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 | 第62-63页 |
5.2 系统应用软件的实现 | 第63-68页 |
5.2.1 多线程和信号与槽简介 | 第63页 |
5.2.2 应用软件整体实现架构 | 第63-64页 |
5.2.3 串.数据接收线程的实现 | 第64-66页 |
5.2.4 监控数据处理线程的实现 | 第66-67页 |
5.2.5 监控界面动态页面切换线程的实现 | 第67-68页 |
5.3 系统应用软件功能测试与分析 | 第68-74页 |
5.3.1 机舱监控显示系统开机界面 | 第68-69页 |
5.3.2 机舱监控显示系统监控主界面 | 第69-70页 |
5.3.3 监控开关量状态查询界面 | 第70-71页 |
5.3.4 系统故障信息查询打印界面 | 第71-72页 |
5.3.5 系统辅助功能界面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5页 |
6.2 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