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绪论 | 第9-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0-14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一)教师 | 第14页 |
(二)教师家访 | 第14页 |
(三)教师家访制度 | 第14-16页 |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一)教师家访教育作用的研究 | 第16-19页 |
(二)教师家访制度的研究 | 第19-22页 |
(三)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22-24页 |
四、我国教师家访制度建立的文化基础 | 第24-27页 |
(一)中国文化中的家和家文化 | 第24-25页 |
(二)中国文化中的家校合作 | 第25-27页 |
五、我国教师家访制度的时代变迁及其特征分析 | 第27-48页 |
(一)教师家访制度的建立 | 第27-32页 |
(二)教师家访制度的衰微 | 第32-36页 |
(三)教师家访制度的回归 | 第36-48页 |
六、我国教师家访制度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 第48-56页 |
(一)教师家访制度将越来越完善 | 第48-50页 |
(二)教师家访制度越来越注重多种方式的结合 | 第50-51页 |
(三)教师家访制度将越来越彰显其人文关怀 | 第51-53页 |
(四)教师家访制度将成为实现家校“双向”合作的重要方式 | 第53页 |
(五)教师家访制度将全方位推动家庭教育功能的实现 | 第53-54页 |
(六)教师家访制度将成为学习型社区教育功能实现的助推力量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