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制动装置论文

高铁制动盘应力分析及其损伤机理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高铁制动盘损伤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力学分析方法研究第14-15页
        1.2.2 高铁制动盘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第15-17页
        1.2.3 高铁制动盘疲劳损伤理论与检测第17-19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2 制动盘力学模型研究第20-32页
    2.1 高铁制动盘结构特点与载荷分析第20-21页
    2.2 制动状态下制动盘力学模型第21-27页
        2.2.1 制动盘摩擦制动及其热-结构耦合理论第21页
        2.2.2 制动盘热分析边界条件第21-25页
        2.2.3 制动盘热应力平衡方程的建立第25-27页
    2.3 高速运行状态下制动盘力学模型第27-30页
        2.3.1 瞬态动力学分析理论第27-28页
        2.3.2 边界条件与加载方式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3 制动盘热-结构耦合有限元仿真分析第32-52页
    3.1 制动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2-35页
        3.1.1 制动盘热学性能参数第32-33页
        3.1.2 制动工况的确定第33-34页
        3.1.3 制动盘网格划分第34-35页
    3.2 制动盘热分析假设条件第35页
    3.3 制动盘热分析边界条件的建立第35-39页
        3.3.1 热流密度模型第35-37页
        3.3.2 对流换热系数模型第37-39页
        3.3.3 热辐射模型第39页
    3.4 温度场有限元仿真分析第39-45页
        3.4.1 能量折算法确定的热流密度温度场仿真分析第39-42页
        3.4.2 摩擦功率法确定的热流密度温度场仿真分析第42-45页
    3.5 热应力有限元仿真分析第45-50页
        3.5.1 热应力分析有限元模型第46-47页
        3.5.2 制动盘热应力仿真分析第47-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2页
4 运行状态下制动盘的动力学仿真分析第52-62页
    4.1 制动盘动力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2-55页
        4.1.1 制动盘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划分第52-53页
        4.1.2 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第53-55页
    4.2 旋转惯性力作用下制动盘的仿真结果分析第55-57页
    4.3 运行状态下制动盘的应力场仿真结果分析第57-61页
        4.3.1 运行状态下制动盘各齿部的应力状态第57-60页
        4.3.2 列车速度与制动盘所受动应力的关系第60-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 制动盘疲劳损伤机理及试验验证第62-80页
    5.1 制动盘疲劳损伤研究第62-66页
        5.1.1 S-N曲线及剩余强度理论第62-65页
        5.1.2 制动盘疲劳损伤机理第65-66页
    5.2 试验系统构建第66-74页
        5.2.1 试验总体组成第66页
        5.2.2 激励加载系统的搭建第66-71页
        5.2.3 声发射测试系统搭建第71-73页
        5.2.4 试验试件的选型第73-74页
    5.3 试验数据采集分析及机理验证第74-78页
        5.3.1 AE表征参数选择第74-75页
        5.3.2 数据采集及参数分析第75-78页
        5.3.3 试验结果分析及机理验证第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6 结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6-9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铁制动毂三维接触模型及其应力分析
下一篇:基于空铁博弈的高铁快递列车开行方案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