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动物机器人 | 第11-15页 |
1.2.2 脑立体定位技术 | 第15-16页 |
1.3 图像三维可视化概述 | 第16-17页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0-29页 |
2.1 鲤鱼骨性结构与脑组织基础 | 第20-23页 |
2.1.1 骨骼系统 | 第20-21页 |
2.1.2 中枢神经系统 | 第21-23页 |
2.2 DICOM通用协议 | 第23-24页 |
2.2.1 DICOM来源与主要内容 | 第23页 |
2.2.2 DICOM文件格式 | 第23-24页 |
2.3 核磁共振工作原理 | 第24-28页 |
2.3.1 核磁共振原理 | 第24-26页 |
2.3.2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磁共振成像在鲤鱼颅脑可视化研究的应用 | 第29-43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核磁质量评价指标 | 第29页 |
3.2.1 信噪比(SNR) | 第29页 |
3.2.2 SNRE与CNRE | 第29页 |
3.3 核磁共振成像质量研究 | 第29-39页 |
3.3.1 组织T1、T2值测定 | 第30-33页 |
3.3.2 最适TR值确定 | 第33-36页 |
3.3.3 鲤鱼脑刺激电极选择 | 第36-39页 |
3.4 利用Mimics对鲤鱼脑组织体积测量 | 第39-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磁共振成像在鲤鱼颅脑立体定位研究的应用 | 第43-58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鲤鱼颅脑定位与辅助坐标系建立 | 第43-46页 |
4.2.1 颅脑三维立体定位坐标系 | 第44-45页 |
4.2.2 颅骨表面三维辅助坐标系 | 第45页 |
4.2.3 组织内部三维辅助坐标系 | 第45-46页 |
4.3 基于MRI新型鲤鱼脑立体定位方法 | 第46-52页 |
4.3.1 冠状划痕 | 第46-47页 |
4.3.2 核磁扫描方位确定 | 第47页 |
4.3.3 核磁扫描成像参数选择 | 第47-48页 |
4.3.4 组织内部坐标转颅骨表面坐标 | 第48-51页 |
4.3.5 颅骨表面坐标转立体定位坐标 | 第51-52页 |
4.4 基于MRI鲤鱼脑立体定位方法的应用 | 第52-56页 |
4.4.1 鲤鱼脑组织空间结构定位 | 第52-54页 |
4.4.2 鲤鱼脑运动核团定位与控制实验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利用MATLAB对颅脑核磁图像插值与分割处理 | 第58-77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图像插值方案选择 | 第58-71页 |
5.2.1 基于灰度传统插值 | 第58-62页 |
5.2.2 基于小波分解插值 | 第62-65页 |
5.2.3 参考文献插值 | 第65-68页 |
5.2.4 图像插值评价指标 | 第68-69页 |
5.2.5 结果与分析 | 第69-71页 |
5.3 图像分割 | 第71-76页 |
5.3.1 区域生长法原理 | 第72页 |
5.3.2 区域生长法分割鲤鱼脑组织 | 第72页 |
5.3.3 分割结果 | 第72-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利用VTK对颅脑核磁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的研究 | 第77-106页 |
6.1 引言 | 第77页 |
6.2 表面重建 | 第77-85页 |
6.2.1 表面重建原理 | 第77-78页 |
6.2.2 移动立方体(Marching Cubes)算法实现 | 第78-83页 |
6.2.3 鲤鱼颅脑表面重建曲面最短距离测量 | 第83-85页 |
6.3 体绘制重建 | 第85-93页 |
6.3.1 体绘制原理 | 第85页 |
6.3.2 光线投射(Ray-Casting)算法 | 第85-86页 |
6.3.3 最大密度投影(MIP) | 第86-88页 |
6.3.4 合成体绘制 | 第88-93页 |
6.4 vtkCommand/Observer设计模式在鲤鱼脑立体定位领域的应用 | 第93-105页 |
6.4.1 任意截面的获取 | 第93-94页 |
6.4.2 任意平面的切割 | 第94-96页 |
6.4.3 World坐标点拾取与曲面两点间直线距离测量 | 第96-98页 |
6.4.4 World坐标与体外立体定位坐标变换 | 第98-10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结论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14-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