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 第10-15页 |
1.2.1 基坑开挖及其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地铁车站抗震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对临近车站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17-44页 |
2.1 MIDAS GTS有限元程序 | 第17-19页 |
2.1.1 软件介绍及建模流程 | 第17-18页 |
2.1.2 理论分析 | 第18-19页 |
2.2 依托工程概况 | 第19-27页 |
2.2.1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 第20-22页 |
2.2.2 主体结构施工工法的比选 | 第22-25页 |
2.2.3 车站围护结构与降水方案的研究 | 第25-27页 |
2.3 数值模拟的方法和过程 | 第27-33页 |
2.3.1 本构关系的选取 | 第28-30页 |
2.3.2 初始场地的模拟 | 第30页 |
2.3.3 围护结构及内支撑的模拟 | 第30-31页 |
2.3.4 降水的模拟 | 第31-32页 |
2.3.5 施工步序的模拟 | 第32页 |
2.3.6 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2.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3-44页 |
2.4.1 各测点位置 | 第33-34页 |
2.4.2 拟建基坑围护结构位移 | 第34-37页 |
2.4.3 既有车站位移 | 第37-40页 |
2.4.4 地表沉降 | 第40-42页 |
2.4.5 地表水平位移分析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对临近车站影响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 | 第44-62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的基本原理及相似理论 | 第44-50页 |
3.2.1 试验基本原理 | 第44-45页 |
3.2.2 试验相似理论 | 第45-47页 |
3.2.3 量纲分析 | 第47-50页 |
3.3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50-52页 |
3.3.1 边界效应的影响 | 第50页 |
3.3.2 粒径效应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3 试验中模型高度的影响 | 第51页 |
3.3.4 离心机的启动与制动误差 | 第51-52页 |
3.4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仪器 | 第52-55页 |
3.4.1 长安大学TLJ-3 型土工离心机 | 第52-53页 |
3.4.2 实验数据的测量和采集 | 第53-55页 |
3.5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方案 | 第55-58页 |
3.5.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5-56页 |
3.5.2 模型相似率的确定 | 第56页 |
3.5.3 试验材料的选取 | 第56-57页 |
3.5.4 试验监测点的布置 | 第57-58页 |
3.6 试验过程 | 第58页 |
3.7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8-62页 |
3.7.1 既有车站竖向位移分析 | 第59页 |
3.7.2 既有车站水平向位移分析 | 第59-60页 |
3.7.3 既有车站周边土压力分析 | 第60-61页 |
3.7.4 地表沉降分析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地铁车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 | 第62-81页 |
4.1 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 | 第62-64页 |
4.1.1 研究背景 | 第62页 |
4.1.2 研究方法 | 第62-64页 |
4.2 工程概况 | 第64-67页 |
4.2.1 车站概况 | 第64-65页 |
4.2.2 工程地质概况 | 第65页 |
4.2.3 抗震设计荷载类型及荷载组合 | 第65-67页 |
4.3 一维地层响应分析 | 第67-69页 |
4.3.1 基本假定 | 第67-68页 |
4.3.2 地震波的选择与输入 | 第68-69页 |
4.4 反应位移法有限元模型 | 第69-74页 |
4.4.1 荷载的选择与输入 | 第69-70页 |
4.4.2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70-71页 |
4.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1页 |
4.4.4 结果分析 | 第71-74页 |
4.5 时程分析法有限元模型 | 第74-81页 |
4.5.1 荷载的选择与输入 | 第74页 |
4.5.2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74-75页 |
4.5.3 特征值分析 | 第75页 |
4.5.4 结果分析 | 第75-8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情况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