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1.1 生物表面活性剂概述 | 第14页 |
1.2 鼠李糖脂及其发酵研究 | 第14-24页 |
1.2.1 鼠李糖脂的化学结构及表面活性 | 第14-16页 |
1.2.2 鼠李糖脂的发酵 | 第16-21页 |
1.2.3 鼠李糖脂发酵的泡沫消除 | 第21-22页 |
1.2.4 鼠李糖脂发酵动力学模型及预测 | 第22-24页 |
1.3 鼠李糖脂的分离和鉴定 | 第24-27页 |
1.3.1 鼠李糖脂的产品分离 | 第24-25页 |
1.3.2 鼠李糖脂组分的鉴定 | 第25-27页 |
1.4 鼠李糖脂的应用 | 第27-30页 |
1.4.1 鼠李糖脂在环境工业上的应用 | 第27-28页 |
1.4.2 鼠李糖脂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 第28-29页 |
1.4.3 鼠李糖脂在生物农药上的应用 | 第29-30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30-3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2-44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2-3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4-43页 |
2.2.1 菌种培养与选育 | 第34-35页 |
2.2.2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35-36页 |
2.2.3 鼠李糖脂的发酵 | 第36-37页 |
2.2.4 鼠李糖脂的分离 | 第37页 |
2.2.5 鼠李糖脂的抑菌实验 | 第37-40页 |
2.2.6 鼠李糖脂正已烷反胶束实验 | 第40-41页 |
2.2.7 菌浓分析 | 第41页 |
2.2.8 鼠李糖脂含量测定 | 第41页 |
2.2.9 鼠李糖脂组分鉴定和分析 | 第41-43页 |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3-44页 |
第3章 鼠李糖脂的组分分析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44-59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组成成分的快速鉴定 | 第44-47页 |
3.2.1 单、双鼠李糖脂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4-45页 |
3.2.2 薄层层析法定量分析鼠李糖脂组分的可行性验证 | 第45-46页 |
3.2.3 加标回收率分析 | 第46-47页 |
3.3 培养基组成的优化 | 第47-58页 |
3.3.1 主效应的筛选 | 第47-50页 |
3.3.2 最陡爬坡实验 | 第50-51页 |
3.3.3 中心组合实验 | 第51-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鼠李糖脂的发酵 | 第59-90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鼠李糖脂的小试发酵 | 第59-71页 |
4.2.1 小试发酵及工艺优化 | 第59-63页 |
4.2.2 小试发酵动力学 | 第63-71页 |
4.3 鼠李糖脂的中试发酵 | 第71-76页 |
4.3.1 中试发酵 | 第71-73页 |
4.3.2 中试发酵动力学 | 第73-76页 |
4.4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鼠李糖脂发酵 | 第76-81页 |
4.4.1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 | 第76-79页 |
4.4.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中试发酵预测 | 第79-81页 |
4.5 鼠李糖脂发酵中的乙醇消泡研究 | 第81-89页 |
4.5.1 乙醇消泡剂对鼠李糖脂发酵的影响 | 第81-85页 |
4.5.2 乙醇消泡的发酵罐实验 | 第85-8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5章 利用鼠李糖脂-正已烷反胶束体系进行高效分离 | 第90-101页 |
5.1 引言 | 第90页 |
5.2 鼠李糖脂在正已烷中的溶解机理 | 第90-94页 |
5.3 鼠李糖脂-正已烷反胶束的应用 | 第94-100页 |
5.3.1 正已烷萃取发酵液中的鼠李糖脂 | 第95-97页 |
5.3.2 正已烷萃取酸沉鼠李糖脂 | 第97-10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6章 去菌体鼠李糖脂发酵液在生物农药上的应用 | 第101-119页 |
6.1 引言 | 第101页 |
6.2 去菌体鼠李糖脂发酵液的生物活性 | 第101-108页 |
6.2.1 去菌体发酵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 | 第101-103页 |
6.2.2 去菌体发酵液中各鼠李糖脂组分的抑菌作用 | 第103-108页 |
6.3 鼠李糖脂对于两型繁殖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 第108-117页 |
6.3.1 番茄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及鼠李糖脂抑制效果的初步观察 | 第108-109页 |
6.3.2 番茄植物病原菌的鉴定 | 第109-112页 |
6.3.3 鼠李糖脂对两型繁殖菌卷枝毛霉的抑制作用 | 第112-115页 |
6.3.4 鼠李糖脂对棉花黄萎病菌及玉米瘤黑粉病菌的抑制 | 第115-117页 |
6.4 去菌体鼠李糖脂发酵液的安全性评价 | 第117-11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7.1 总结 | 第119页 |
7.2 不足之处 | 第119-120页 |
7.3 展望 | 第120-121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