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双通道差动传动机器人关节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双电机驱动的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多电机控制系统第12-13页
        1.2.2 双电机在机器人关节中的应用现状第13-16页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安排第16-17页
第2章 双电机驱动的差动传动系统第17-27页
    2.1 差动轮系第17-22页
        2.1.1 行星差动轮系工作原理第18页
        2.1.2 行星差动轮系特点第18-19页
        2.1.3 行星差动轮系传动的运动学第19-21页
        2.1.4 行星差动轮系传动的效率第21-22页
        2.1.5 行星差动轮系传动的力矩关系第22页
    2.2 双电机同步控制第22-24页
        2.2.1 双电机同步控制原理第22-24页
        2.2.2 双电机同步控制特点第24页
    2.3 双通道差动传动系统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双通道输入机器人关节的结构设计第27-43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关节结构方案确定第27-29页
        3.2.1 传统的双电机驱动机器人关节形式第27-28页
        3.2.2 新型双电机驱动形式第28-29页
    3.3 双通道机器人关节的设计第29-42页
        3.3.1 摩擦焊双摆动关节A的设计第29-39页
        3.3.2 摩擦焊双摆动关节B的设计第39-40页
        3.3.3 摩擦焊双摆动关节A、B关键零件的有限元分析第40-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双通道差动传动关节的参数化设计第43-63页
    4.1 参数化设计技术第43-44页
        4.1.1 零件的参数化设计思路及技术第43页
        4.1.2 参数化设计的模型表示第43-44页
    4.2 基于Pro/E摩擦焊双摆动关节A、B的参数化建模第44-47页
        4.2.1 建模软件的选择第44-45页
        4.2.2 Pro/E软件二次开发工具第45页
        4.2.3 Pro/Program功能介绍第45页
        4.2.4 Pro/E参数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分析第45-46页
        4.2.5 渐开线齿轮参数化的整体思路及步骤第46页
        4.2.6 差动传动关节参数化建模设计流程第46-47页
    4.3 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化建模第47-52页
        4.3.1 直齿轮的建模分析第47页
        4.3.2 生成渐开线第47-48页
        4.3.3 渐开线内外齿轮画法第48-49页
        4.3.4 直齿轮的建模过程第49-52页
    4.4 蜗杆的参数化建模第52-55页
        4.4.1 零件分析第52页
        4.4.2 参数输入第52-53页
        4.4.3 蜗杆模型的创建第53-54页
        4.4.4 参数关系式的输入第54页
        4.4.5 蜗杆参数化程序设计第54-55页
    4.5 蜗轮的参数化建模第55-57页
        4.5.1 输入参数第55页
        4.5.2 创建蜗轮模型第55-56页
        4.5.3 参数关系式的输入第56页
        4.5.4 蜗轮参数化建模程序设计第56-57页
    4.6 锥齿轮参数化建模过程第57-59页
        4.6.1 输入参数第57页
        4.6.2 锥齿轮模型的创建第57-58页
        4.6.3 参数关系式的输入第58-59页
        4.6.4 锥齿轮参数化建模程序设计第59页
    4.7 关节的装配过程第59-61页
        4.7.1 差动轮系的装配第59-60页
        4.7.2 蜗轮蜗杆的装配第60页
        4.7.3 摩擦焊双摆动关节A、B的装配图第60-61页
    4.8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5章 基于ADAMS的双输入关节仿真及研究第63-81页
    5.1 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第63-64页
        5.1.1 DAMS/View(图形用户界面)第63页
        5.1.2 ADAMS/Solver(求解器)第63-64页
    5.2 双通道机械手的动力学仿真第64-75页
        5.2.1 ADAMS软件动力学仿真的数学机理第64-66页
        5.2.2 双通道差动传动机器人关节简化模型导入ADAMS中第66-67页
        5.2.3 ADAMS中运动约束和接触力的添加第67-69页
        5.2.4 摩擦焊双摆动关节A仿真计算及分析第69-72页
        5.2.5 摩擦焊双摆动关节B仿真计算及分析第72-75页
    5.3 双通道差动传动机器人关节的变刚度探究第75-79页
        5.3.1 差动传动机器人关节同时实现刚度调节的理论依据第75-77页
        5.3.2 差动传动机器人关节同时实现位置和刚度控制的实现方式第77-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6.1 本文总结第81-82页
    6.2 后续工作与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力热模型的某高速列车拖车制动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考虑啮合非线性的齿轮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