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6-19页 |
1.4 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0-36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1.1 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页 |
2.1.3 融资优序理论 | 第21页 |
2.1.4 Q理论 | 第21-22页 |
2.1.5 现金流量理论 | 第22页 |
2.2 企业社会责任 | 第22-28页 |
2.2.1 基本研究演进 | 第22-25页 |
2.2.2 企业社会责任的度量方法 | 第25-28页 |
2.3 融资约束 | 第28-33页 |
2.3.1 基本研究演进 | 第28-30页 |
2.3.2 股权融资约束 | 第30页 |
2.3.3 债务融资约束 | 第30-31页 |
2.3.4 融资约束的度量方法 | 第31-33页 |
2.4 企业社会责任与融资约束的关系研究 | 第33页 |
2.5 文献述评 | 第33-36页 |
3 研究设计 | 第36-39页 |
3.1 研究问题 | 第36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36-39页 |
4 变量与模型设计 | 第39-46页 |
4.1 变量设计 | 第39-42页 |
4.1.1 被解释变量——融资约束 | 第39页 |
4.1.2 解释变量——企业社会责任 | 第39-40页 |
4.1.3 发展水平变量——市场化指数 | 第40页 |
4.1.4 股权性质变量——不同性质的终极控制人的度量 | 第40页 |
4.1.5 控制变量 | 第40-42页 |
4.2 模型设计 | 第42-46页 |
4.2.1 现金流量模型 | 第43-44页 |
4.2.2 综合指标模型 | 第44-46页 |
5 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46-72页 |
5.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 第46页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49页 |
5.3 多元回归统计分析 | 第49-62页 |
5.3.1 企业社会责任对两类融资约束的影响 | 第49-52页 |
5.3.2 不同股权性质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两类融资约束 | 第52-57页 |
5.3.3 不同发展水平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两类融资约束 | 第57-62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62-72页 |
5.4.1 上证社会责任板块样本检验 | 第62-69页 |
5.4.2 非平衡面板检验 | 第69-70页 |
5.4.3 Logit检验 | 第70-72页 |
6 研究结论、发展方向及政策建议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页 |
6.2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72-73页 |
6.3 政策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作者简历 | 第79-8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