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现状及问题 | 第11-16页 |
1.2.1 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 | 第11-15页 |
1.2.2 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难点 | 第16-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主要技术难点 | 第17-19页 |
2 动力耦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19-33页 |
2.1 动力学模型基本假设 | 第19页 |
2.2 车辆模型 | 第19-22页 |
2.2.1 重载货车模型 | 第19-20页 |
2.2.2 高速列车模型 | 第20-22页 |
2.3 接触模型的建立 | 第22-25页 |
2.3.1 轮轨接触对的定义 | 第23页 |
2.3.2 接触属性的定义 | 第23-25页 |
2.4 轨道结构与下部基础模型 | 第25-30页 |
2.4.1 轨道结构模型 | 第25-27页 |
2.4.2 路基结构模型 | 第27-28页 |
2.4.3 隧道结构模型 | 第28-29页 |
2.4.4 桥梁结构模型 | 第29-30页 |
2.5 轨道不平顺激励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3 聚氨酯固化道床与散体道床动力特性对比分析 | 第33-55页 |
3.1 路基段聚氨酯固化道床与散体道床动力学特性对比 | 第33-40页 |
3.1.1 高速铁路路基段两种道床动力学特性对比 | 第33-36页 |
3.1.2 重载铁路路基段两种道床动力学特性对比 | 第36-40页 |
3.2 隧道段聚氨酯固化道床与散体道床动力分析 | 第40-47页 |
3.2.1 高速铁路隧道段两种道床动力学特性对比 | 第40-43页 |
3.2.2 重载铁路隧道段两种道床动力学特性对比 | 第43-47页 |
3.3 桥梁段聚氨酯固化道床与散体道床动力分析 | 第47-54页 |
3.3.1 高速铁路桥上两种道床动力学特性对比 | 第47-50页 |
3.3.2 重载铁路桥上两种道床动力学特性对比 | 第50-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聚氨酯固化道床浇筑尺寸选择 | 第55-93页 |
4.1 聚氨酯浇筑宽度对道床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55-58页 |
4.2 聚氨酯浇筑厚度对道床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58-89页 |
4.2.1 路基段聚氨酯固化道床动力分析 | 第58-69页 |
4.2.2 隧道段段聚氨酯固化道床动力分析 | 第69-80页 |
4.2.3 桥梁段聚氨酯固化道床动力分析 | 第80-8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9-93页 |
5 不同条件下聚氨酯固化道床动力响应的变化 | 第93-103页 |
5.1 聚氨酯弹性模量对道床动力特性分析 | 第93-96页 |
5.2 不同车速对聚氨酯固化道床动力特性分析 | 第96-99页 |
5.3 不同车辆轴重对聚氨酯固化道床动力特性分析 | 第99-10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6 不同下部基础之间聚氨酯固化道床动力分析 | 第103-109页 |
6.1 高速铁路不同动力学特性对比 | 第103-105页 |
6.2 重载铁路不同动力学特性对比 | 第105-10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7 聚氨酯固化道床动力分析结论与浇筑建议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3-11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