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交通方式服务水平的用户感知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交通方式选择中用户感知的影响 | 第10-11页 |
1.2.2 用户感知影响因素研究 | 第11-12页 |
1.2.3 用户感知计算方法研究 | 第12-13页 |
1.3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3-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用户对通道交通方式服务水平的感知机理 | 第17-25页 |
2.1 用户感知的定义及特点 | 第17-19页 |
2.1.1 用户感知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用户感知的特点 | 第17-19页 |
2.2 用户特性 | 第19-21页 |
2.3 交通方式服务水平 | 第21-23页 |
2.4 用户的感知机理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用户感知指标选择 | 第25-31页 |
3.1 用户感知的确定 | 第25-27页 |
3.1.1 确定用户特性 | 第25页 |
3.1.2 用户感知计算方法 | 第25-27页 |
3.2 指标的选取 | 第27-31页 |
3.2.1 安全性 | 第27-28页 |
3.2.2 时间 | 第28页 |
3.2.3 费用 | 第28-29页 |
3.2.4 便捷性 | 第29页 |
3.2.5 舒适性 | 第29-31页 |
第四章 通道用户感知模型构建 | 第31-36页 |
4.1 用户感知的计算 | 第31页 |
4.2 用户感知子函数的标定 | 第31-33页 |
4.2.1 时间 | 第31-32页 |
4.2.2 费用 | 第32页 |
4.2.3 便捷性 | 第32-33页 |
4.2.4 舒适性 | 第33页 |
4.3 敏感系数的计算 | 第33-36页 |
4.3.1 时间敏感系数 | 第33-34页 |
4.3.2 费用敏感系数 | 第34页 |
4.3.3 便捷性敏感系数 | 第34-35页 |
4.3.4 舒适性敏感系数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以北京—西安通道为例 | 第36-48页 |
5.1 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 第36-41页 |
5.1.1 交通方式组成结构及相关数据 | 第36-41页 |
5.1.2 通道用户分类 | 第41页 |
5.2 模型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5.3 对比分析 | 第43-48页 |
5.3.1 本文模型与静态多因素模型对比 | 第44-45页 |
5.3.2 本文模型与动态广义费用模型对比 | 第45-48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48-5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48-49页 |
研究展望与不足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