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评价中心技术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绪论第8-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10页
        1.1.1 国家层面第8-9页
        1.1.2 行业层面第9页
        1.1.3 企业层面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框架设计第11-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12页
        1.3.3 研究内容第12-14页
2.文献综述第14-32页
    2.1 评价中心的发展第14-16页
        2.1.1 探索阶段第14页
        2.1.2 规范阶段第14-15页
        2.1.3 积极发展阶段第15-16页
    2.2 评价中心技术有效性分析第16-26页
        2.2.1 无领导小组第18-22页
        2.2.3 公文筐第22-24页
        2.2.4 角色扮演第24-26页
    2.3 评价中心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6-32页
        2.3.1 测评类型第26-28页
        2.3.2 测评工具第28-29页
        2.3.3 评价者第29-30页
        2.3.4 被评价者第30页
        2.3.5 情景模拟第30-32页
3.评价中心在企业应用第32-44页
    3.1 样本基本情况第32-33页
    3.2 企业对评价中心熟悉程度第33-38页
        3.2.1 公司规模第33-35页
        3.2.2 公司性质第35-37页
        3.2.3 公司行业第37-38页
    3.3 企业评价中心有效性应用现状第38-44页
        3.3.1 总体的有效性第38-39页
        3.3.2 招聘中有效性第39-40页
        3.3.3 晋升中有效性第40-41页
        3.3.4 培训中有效性第41-42页
        3.3.5 绩效考核中有效性第42-44页
4.评价中心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44-67页
    4.1 测评类型第46-50页
        4.1.1 不同测评类型第46-47页
        4.1.2 行为描述个数第47-48页
        4.1.3 行为描述类型第48-50页
    4.2 评价者第50-55页
        4.2.1 评价者人员组成第50-51页
        4.2.2 评价者人数第51-52页
        4.2.3 被评价者熟悉程度第52-54页
        4.2.4 评价者培训第54-55页
        4.2.5 培训的内容第55页
    4.3 被评价者第55-59页
        4.3.1 了解测评目的第56-57页
        4.3.2 猜测测评内容第57-58页
        4.3.3 被评价者态度第58-59页
    4.4 测评工具第59-63页
        4.4.1 招聘第59-60页
        4.4.2 晋升第60页
        4.4.3 培训第60-61页
        4.4.4 绩效考核第61-63页
    4.5 情景模拟第63-67页
        4.5.1 标准化流程第63-64页
        4.5.2 情景设计依据第64-65页
        4.5.3 符合真实环境第65-67页
5.对策和建议第67-74页
    5.1 对测评类型的建议第67-68页
    5.2 对评价者的建议第68-69页
    5.3 对被评价者的建议第69页
    5.4 对测评工具的建议第69-72页
        5.4.1 无领导小组第70页
        5.4.2 公文筐测验第70-71页
        5.4.3 角色扮演第71-72页
    5.5 对情景模拟的建议第72页
    5.6 创新之处和不足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第78-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接包方参与众包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基于上市大数据企业的经营绩效与研发投入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