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 未来取向的概念 | 第10页 |
1.2 未来取向的理论 | 第10-11页 |
1.2.1 要素观 | 第10-11页 |
1.2.2 过程观 | 第11页 |
1.2.3 动机—认知—行为观 | 第11页 |
1.3 未来取向的测量 | 第11-14页 |
1.3.1 问卷测量 | 第11-13页 |
1.3.1.1 未来取向问卷 | 第11-12页 |
1.3.1.2 未来结果考虑问卷 | 第12页 |
1.3.1.3 时间洞察力量表中的未来分量表 | 第12页 |
1.3.1.4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 | 第12-13页 |
1.3.2 行为测试 | 第13-14页 |
1.3.2.1 行为测量方法(延迟折扣任务) | 第13-14页 |
1.4 未来取向的发展趋势与作用 | 第14-17页 |
1.4.1 未来取向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4.2 未来取向与学校投入的关系 | 第15-16页 |
1.4.3 未来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 第16-17页 |
2 问题提出 | 第17-19页 |
2.1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18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2.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8页 |
2.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8-19页 |
3 青少年未来取向发展趋势及其对学校投入、学业成绩的影响 | 第19-32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3.2.1 被试选取 | 第19页 |
3.2.2 测量工具 | 第19-20页 |
3.2.3 研究程序 | 第20-21页 |
3.2.4 统计处理 | 第21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21-30页 |
3.3.1 青少年未来取向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及内容评定法评分一致性 | 第21-22页 |
3.3.2 基于问卷法测量的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趋势 | 第22-25页 |
3.3.2.1 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年级差异 | 第22-24页 |
3.3.2.2 青少年未来取向的性别差异 | 第24-25页 |
3.3.3 基于内容评定法测量的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3.3.3.1 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年级差异 | 第25-26页 |
3.3.3.2 青少年未来取向的性别差异 | 第26-27页 |
3.3.4 基于行为测试法测量的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趋势 | 第27-29页 |
3.3.4.1 无差别点(主观相等点) | 第27-28页 |
3.3.4.2 青少年未来取向年级差异 | 第28页 |
3.3.4.3 青少年未来取向性别差异 | 第28-29页 |
3.3.5 青少年未来取向与学校投入、学业成绩的关系 | 第29-30页 |
3.4 讨论 | 第30-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附录 | 第36-43页 |
附录1 未来取向问卷 | 第36-38页 |
附录2 “未来之路”作文 | 第38-39页 |
附录3 学校投入问卷 | 第39-41页 |
附录4 未来取向内容评定法8个维度评分标准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