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动态 | 第8-11页 |
1.2.1 单面组合梁 | 第10页 |
1.2.2 双面组合梁 | 第10-11页 |
1.3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钢主梁连接方法 | 第11-12页 |
1.4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钢主梁拼接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钢与混凝土双面组合梁钢主梁拼接节点受力分析 | 第15-26页 |
2.1 实验梁拼接节点设计 | 第15-19页 |
2.1.1 拼接节点螺栓数量及拼接板尺寸 | 第16-19页 |
2.1.2 拼接节点螺栓布置 | 第19页 |
2.2 拼接节点承载力分析 | 第19-23页 |
2.2.1 拼接节点弹性抗弯承载力分析 | 第20页 |
2.2.2 拼接节点塑性抗弯承载力分析 | 第20-23页 |
2.2.3 拼接节点承载力计算 | 第23页 |
2.3 拼接节点截面分析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钢主梁拼接节点有限元模型分析 | 第26-47页 |
3.1 概述 | 第26页 |
3.2 ANSYS简介 | 第26-31页 |
3.2.1 ANSYS处理模块 | 第26-27页 |
3.2.2 ANSYS求解步骤 | 第27-28页 |
3.2.3 结构非线性分析概述 | 第28-31页 |
3.3 组合梁拼接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1-42页 |
3.3.1 单元选取 | 第32-34页 |
3.3.2 几何模型与材料属性 | 第34-35页 |
3.3.3 单元网格划分 | 第35-38页 |
3.3.4 接触面设置 | 第38页 |
3.3.5 高强度螺栓预紧力施加 | 第38-40页 |
3.3.6 边界及加载条件 | 第40-41页 |
3.3.7 分析类型与收敛准则 | 第41-42页 |
3.4 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3.5 弯矩转角关系曲线的拟合 | 第44-46页 |
3.5.1 弯矩转角关系曲线的拟合 | 第44-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拼接节点对钢与混凝土双面组合梁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47-57页 |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7-52页 |
4.1.1 双面组合连续梁概况 | 第47-48页 |
4.1.2 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 | 第48-49页 |
4.1.3 ANSYS分析所采用的单元及其特点 | 第49-50页 |
4.1.4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50-51页 |
4.1.5 几何模型的建立、网格的划分及荷载的施加 | 第51-52页 |
4.2 ANSYS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4.2.1 承载能力比较 | 第53-54页 |
4.2.2 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 第54-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58页 |
5.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