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INN纳米材料的相变及合成相关调研 | 第12-13页 |
1.3 WURTZITE相和ZINC-BLENDE相相变的相关调研 | 第13-15页 |
1.4 本文的安排和作者的工作概要 | 第15-16页 |
第2章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概述 | 第16-30页 |
2.1 第一性原理计算——经典理论 | 第16-21页 |
2.1.1 第一步近似——绝热近似(Born-Oppenheimer近似) | 第17-18页 |
2.1.2 第二步近似——Hartree近似 | 第18页 |
2.1.3 第三步近似——Hartree-Fork近似 | 第18-21页 |
2.2 第一性原理计算——现代密度泛函理论 | 第21-26页 |
2.2.1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21页 |
2.2.2 Kohn-Sham方程 | 第21-22页 |
2.2.3 交换关联泛函 | 第22-26页 |
2.2.4 布洛赫定理 | 第26页 |
2.3 第一性原理晶格动力学方法与热力学性质计算 | 第26-30页 |
2.3.1 密度泛函微扰理论 | 第27页 |
2.3.2 超胞方法 | 第27页 |
2.3.3 热力学模型——准谐近似模型 | 第27-30页 |
第3章 压强和温度的角度——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 第30-40页 |
3.1 模拟计算参数选取 | 第30-34页 |
3.1.1 平面波截断能选取 | 第30-31页 |
3.1.2 布里渊区K点采样密度的选取 | 第31-33页 |
3.1.3 交换关联势选取 | 第33-34页 |
3.2 具体计算及结果 | 第34-38页 |
3.3 总结以及其他可能的原因 | 第38-40页 |
第4章 空位形成能的角度——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 第40-49页 |
4.1 方法介绍 | 第40-41页 |
4.2 计算细节 | 第41-48页 |
4.2.1 两个相在不同氮空位浓度下的最稳态 | 第41-44页 |
4.2.2 高浓度氮空位情况下相的稳定性 | 第44-47页 |
4.2.3 六角相和立方相在不同氮空位浓度下的稳定性比较 | 第47-48页 |
4.3 结果讨论 | 第48-49页 |
第5章 总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