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基于探究学习的高中地理学案设计和实施研究--对河北平山实验中学学案教学实验的反思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8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0-13页
        1. 学案应用广泛但没有发挥最大功效第10页
        2. 高中地理教学的矛盾:课时少但任务大第10-12页
        3. 高中地理教师的困惑第12-13页
        4. 中学地理课程的特点第13页
    (二) 研究目标、内容、思路和方法第13-14页
        1. 研究目标第13页
        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3. 研究思路第14页
        4. 研究方法第14页
    (三)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 理论意义第14-15页
        2. 现实意义第15页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5-18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2. 国际研究现状第17-18页
一、高中地理学案学案含义、特点及理论基础第18-21页
    (一) 高中地理学案含义及特点第18-19页
    (二) 理论基础第19-21页
        1. 行为主义学习观第19页
        2. 认知主义学习观第19-20页
        3. 人本主义学习观第20页
        4. 建构主义学习观第20-21页
二、高中地理学案教学实验研究第21-27页
    (一) 实验提出和目的第21页
    (二) 实验学校及分班简介第21页
    (三) 实验时间和班级第21页
    (四)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第21-26页
    (五) 实验结论第26-27页
三、高中地理学案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27-29页
    (一) 学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第27页
    (二)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27-29页
四、高中地理学案的设计第29-39页
    (一) 地理学案的设计程序第29-30页
    (二) 地理学案的设计原则第30-32页
        1. 主体性原则第30页
        2. 引导性原则第30-31页
        3. 探究性原则第31页
        4. 图表化原则第31页
        5. 动态化原则第31页
        6. 艺术性原则第31页
        7. 课时性原则第31-32页
    (三) 地理学案的构成要素第32-37页
        1. 地理学案构成要素框架第32页
        2. 地理学案构成要素内容介绍第32-37页
    (四) 地理学案评价标准第37-39页
五、高中地理学案的实施第39-43页
    (一) 实施步骤第39-40页
        1. 学生依案自学第39页
        2. 教师辅助点拨第39-40页
        3. 学案反馈第40页
        4. 学案收集第40页
    (二) 实施策略第40-43页
        1. 关注全体学生的学案使用情况第40页
        2. 教师要相信学生,学会放手第40-41页
        3. 教师应灵活使用学案第41页
        4.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附录一: 学案案例第48-58页
附录二: 实验数据第58-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语“狗”类习语语义生成机制的认知研究
下一篇:《东周列国志》中官职名称英译的原型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