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背景下建立学习型班级的策略研究--以昆山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高职班级建设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3页 |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1-15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5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9-23页 |
·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23-32页 |
·学习型班级的概念 | 第23-26页 |
·学习型班级的含义 | 第23-24页 |
·学习型班级的基本特征 | 第24-26页 |
·构建学习型班级的理论基础 | 第26-32页 |
·学习型组织理论含义及基本特征 | 第26-27页 |
·吉登斯的能动——结构理论 | 第27-29页 |
·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策略 | 第29-30页 |
·两类理论对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启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构建学习型班级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44页 |
·高职学生特征分析 | 第32-35页 |
·高职教育背景下构建学习型班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5-39页 |
·班级建设目标固化,缺乏核心 | 第36-37页 |
·班级建设定位缺乏职业特征 | 第37-38页 |
·班级管理体制僵化 | 第38页 |
·班级建设措施缺乏指导规划 | 第38-39页 |
·班级建设成果缺乏实效评估 | 第39页 |
·妨碍高职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高职教育管理制度的惯性 | 第39-40页 |
·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不断下滑 | 第40-41页 |
·对学习型组织认识的缺失 | 第41-42页 |
·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共享平台 | 第42-43页 |
·实效评估方法的缺失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原则及主要策略 | 第44-68页 |
·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关键 | 第44-47页 |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 | 第44-45页 |
·营造合作共享的班级氛围 | 第45-47页 |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创新意识 | 第47页 |
·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基本原则 | 第47-50页 |
·主体原则 | 第47-48页 |
·民主性原则 | 第48页 |
·创造性原则 | 第48-49页 |
·开放性原则 | 第49-50页 |
·学习型班级的基本模式构建 | 第50-54页 |
·学习型班级的实施方法及步骤 | 第54-57页 |
·实施方法 | 第54-55页 |
·实施步骤 | 第55-57页 |
·构建学习型班级的主要策略 | 第57-68页 |
·严格有效的班级制度是学习型班级构建的前提 | 第57页 |
·系统思考,积极营造班级终身学习的环境 | 第57-60页 |
·分别构筑学校层面和班级层面的共同愿景 | 第60-62页 |
·培养一支学习型管理人员 | 第62-63页 |
·进行团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机制 | 第63-65页 |
·发挥校园网作用,构造学习共享系统 | 第65-68页 |
第五章 学习型班级实施效果 | 第68-75页 |
·教学相长,班级整体素质提高明显 | 第68-70页 |
·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提高 | 第70-73页 |
·班级建设成果比对 | 第73-75页 |
第六章 课题总结与反思 | 第75-77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5-76页 |
·反思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 | 第79-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