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民间鼓吹乐班的民俗学解析
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构思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南阳民间鼓吹乐班的生存环境 | 第13-15页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13-14页 |
·人文环境 | 第14-15页 |
·悠久的历史积淀 | 第14页 |
·传统民俗文化的延续 | 第14-15页 |
·丰富的民歌、戏曲文化 | 第15页 |
第二章 南阳民间鼓吹乐班的本体构成 | 第15-20页 |
·民间鼓吹乐班的组建 | 第16页 |
·技艺的传承 | 第16-17页 |
·乐器配置 | 第17-18页 |
·演奏形式 | 第18-19页 |
·演奏曲目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鼓吹乐班参与民间丧葬习俗 | 第20-28页 |
·南阳民间丧葬习俗概况 | 第20-21页 |
·田野个案 | 第21-24页 |
·丧仪用乐的思想文化根源 | 第24-26页 |
·对传统礼乐文化的沿袭 | 第25页 |
·“鬼神观”和“孝道观”的共同作用 | 第25-26页 |
·鼓吹乐班在丧葬习俗中的功能 | 第26-28页 |
·隐性功能 | 第26-27页 |
·显性功能 | 第27页 |
·作为艺术交流的表演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对民间鼓吹乐班的民俗学“再认识” | 第28-31页 |
·民间鼓吹乐班的演奏——作为听觉的民俗符号 | 第28-29页 |
·延请鼓吹乐班——俗民对习俗规则的自觉遵守 | 第29-30页 |
·鼓吹艺人的社会地位 | 第30-31页 |
·乐手们的民俗角色 | 第31页 |
第五章 现代语境下的民间鼓吹乐班 | 第31-34页 |
·民间鼓吹乐班的社会存在价值 | 第31-32页 |
·民间鼓吹乐班的自我调适 | 第32-33页 |
·基于民间鼓吹乐班“传承性”的思考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附图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