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1 “氧化还原反应”有独特的教学功能 | 第9页 |
1.2 “氧化还原反应”的课程与教学有待深入研究 | 第9-10页 |
1.3 学习进阶研究体现课程、教学与评价的统合 | 第10-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38页 |
2.1 关于学习进阶的研究 | 第11-17页 |
2.1.1 学习进阶的源起与定义 | 第11-12页 |
2.1.2 学习进阶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2.1.3 学习进阶的构成 | 第13页 |
2.1.4 学习进阶的研究模式及共同特征 | 第13-16页 |
2.1.5 学习进阶研究的基础——认识发展研究 | 第16-17页 |
2.2 学习进阶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案例 | 第17-27页 |
2.2.1 学习进阶的较早期研究——“Living by Chemisty” | 第17-19页 |
2.2.2 学习进阶近期研究——基于科学内容 | 第19-25页 |
2.2.3 学习进阶拓展研究——基于科学实践 | 第25-27页 |
2.3 “氧化还原反应”主题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27-38页 |
2.3.1 “氧化还原反应”主题相关的课程研究 | 第27-34页 |
2.3.2 “氧化还原反应”主题相关的教学研究 | 第34-35页 |
2.3.3 “氧化还原反应”主题相关的评价研究 | 第35页 |
2.3.4 “氧化还原反应”主题相关的认识发展研究 | 第35-38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38-40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39-40页 |
3.3 研究流程 | 第40页 |
第4章 中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假设进阶的建构 | 第40-68页 |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体研究 | 第40-46页 |
4.1.1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提出与内涵 | 第40-42页 |
4.1.2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框架 | 第42-46页 |
4.2 “氧化还原反应”的课程文件研究 | 第46-53页 |
4.2.1 我国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课程文件研究 | 第46-49页 |
4.2.2 国外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课程文件研究 | 第49-53页 |
4.3 大学与中学化学中本主题的联系及认识问题的得出 | 第53-54页 |
4.4 “氧化还原反应”的学生认识发展研究 | 第54-57页 |
4.4.1 “氧化还原反应”初中阶段认识 | 第54-55页 |
4.4.2 “氧化还原反应”必修阶段认识 | 第55-56页 |
4.4.3 “氧化还原反应”选修阶段认识 | 第56-57页 |
4.5 “氧化还原反应”学习进阶要素模型的初步建立 | 第57-58页 |
4.6 进阶变量的确定 | 第58-61页 |
4.6.1 认识对象 | 第58-59页 |
4.6.2 认识方式 | 第59-61页 |
4.7 假设进阶的确立 | 第61-68页 |
4.7.1 最低水平的确定 | 第61页 |
4.7.2 中间水平的确定 | 第61-64页 |
4.7.3 最高水平的确定 | 第64-66页 |
4.7.4 假设进阶的确定 | 第66-68页 |
第5章 假设进阶实证研究部分 | 第68-99页 |
5.1 测试工具的开发 | 第68-72页 |
5.1.1 试题编码说明 | 第68页 |
5.1.2 试题信息表 | 第68-72页 |
5.2 预测试 | 第72-77页 |
5.2.1 测试情况说明 | 第72页 |
5.2.2 整体参数分析 | 第72页 |
5.2.3 单维性 | 第72-74页 |
5.2.4 项目拟合 | 第74-76页 |
5.2.5 项目-被试对应 | 第76-77页 |
5.3 修改 | 第77-84页 |
5.3.1 对测试工具的修改 | 第77-80页 |
5.3.2 正式测试的试题信息表 | 第80-84页 |
5.4 正式测试 | 第84-89页 |
5.4.1 测试情况说明 | 第84页 |
5.4.2 整体参数分析 | 第84页 |
5.4.3 单维性 | 第84-86页 |
5.4.4 项目拟合 | 第86-88页 |
5.4.5 项目-被试对应 | 第88-89页 |
5.5 学习进阶模型与进阶层级之间的关系 | 第89-92页 |
5.6 假设进阶的修正 | 第92-99页 |
5.6.1 Level 1和Level 2的确定 | 第93-95页 |
5.6.2 Level 3和Level 4的确定 | 第95-96页 |
5.6.3 Level 5和Level 6的确定 | 第96-99页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第99-10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99-102页 |
6.1.1 该主题学习进阶具有五个层级 | 第99-101页 |
6.1.2 该主题学习进阶具有学段特征 | 第101-102页 |
6.2 研究启示 | 第102-103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9页 |
附录1:预测试试题 | 第109-113页 |
附录2:正式测试试题 | 第113-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