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1-17页 |
1.1.1 基于边界理论的思考 | 第12-15页 |
1.1.2 由下班后工作相关手机使用的争议引发的思考 | 第15页 |
1.1.3 由状态性研究视角引发的思考 | 第15-17页 |
1.2 研究构想 | 第17-19页 |
1.2.1 研究假设 | 第17-18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9-23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9-21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3-65页 |
2.1 下班后工作相关手机使用研究综述 | 第23-34页 |
2.1.1 相关概念 | 第23-25页 |
2.1.2 测量工具 | 第25-28页 |
2.1.3 已有研究 | 第28-33页 |
2.1.4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33-34页 |
2.2 心理脱离研究综述 | 第34-46页 |
2.2.1 研究概念 | 第34-36页 |
2.2.2 测量工具 | 第36-37页 |
2.2.3 已有研究 | 第37-46页 |
2.2.4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6页 |
2.3 工作投入研究综述 | 第46-65页 |
2.3.1 研究概念 | 第46-50页 |
2.3.2 测量工具 | 第50-52页 |
2.3.3 已有研究 | 第52-63页 |
2.3.4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63-65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65-75页 |
3.1 研究程序 | 第65-66页 |
3.2 被试 | 第66-67页 |
3.3 测量工具 | 第67-74页 |
3.3.1 状态性变量 | 第67-72页 |
3.3.2 控制变量 | 第72-74页 |
3.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74-75页 |
3.4.1 多层结构数据的处理思路 | 第74页 |
3.4.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 第74-75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75-98页 |
4.1 总体样本描述 | 第75-78页 |
4.1.1 手机使用、心理脱离和工作投入描述 | 第75-78页 |
4.1.2 控制变量描述统计 | 第78页 |
4.2 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分析 | 第78-90页 |
4.2.1 心理脱离 | 第79-85页 |
4.2.2 工作投入 | 第85-90页 |
4.2.3 手机使用 | 第90页 |
4.3 手机使用、心理脱离与工作投入的相关分析 | 第90-92页 |
4.3.1 被试水平的相关分析 | 第90-91页 |
4.3.2 工作日水平的相关分析 | 第91页 |
4.3.3 手机使用延后作用的相关分析 | 第91-92页 |
4.4 手机使用、心理脱离与工作投入的回归分析 | 第92-94页 |
4.4.1 被试水平的回归分析 | 第92-93页 |
4.4.2 工作日水平的回归分析 | 第93-94页 |
4.5 心理脱离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94-95页 |
4.6 手机使用的延后作用分析 | 第95-98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98-108页 |
5.1 医护人员手机使用、心理脱离与工作投入的总体状况讨论 | 第98-101页 |
5.1.1 医护人员手机使用的总体状况 | 第98页 |
5.1.2 医护人员心理脱离的总体状况 | 第98-100页 |
5.1.3 医护人员工作投入的总体状况 | 第100-101页 |
5.2 医护人员手机使用、心理脱离与工作投入关系的分析与讨论 | 第101-103页 |
5.2.1 手机使用对工作投入正向预测的分析与讨论 | 第101-102页 |
5.2.2 心理脱离对工作投入正向预测的分析与讨论 | 第102-103页 |
5.3 心理脱离在手机使用与工作投入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103-104页 |
5.4 手机使用延后作用的分析与讨论 | 第104页 |
5.5 研究建议 | 第104-106页 |
5.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结论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附录 | 第122-123页 |